主持人:有很多考生反映說:“政治經濟學中的多選題比較難,有些題目的干擾項比較多,看似符合題目要求,卻又不是正確答案,讓人很頭疼”。如何才能盡可能地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呢?
張老師:多項選擇題是政治經濟學這部分內容的一個重要考查方式,分析近幾年的多項選擇題發(fā)現(xiàn):主要考查考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程度?忌谶@部分十分比較嚴重,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在復習過程中“重記憶,輕理解”,對一些概念和原理一知半解,考試時碰到似是而非的選項就迷糊了,然后根據(jù)主觀判斷隨便選一個。
主持人:您剛才說政治經濟學的復習不應該“重記憶,輕理解”。那么考生在理解這些概念時應該注意什么呢?比如說首先應該準確理解單個的感念,其次應該準確理解比較相近的概念等。
張老師:我認為考生首先是對單個基本概念的準確理解和把握。這里一定要非常強調“理解”兩個字。“理解”的意思是,不僅要將基本概念的定義搞清楚,還必須弄清概念中的要害之處,以及這些要害與整個概念的內在邏輯關系。為了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可以有意識地“反過來想”,即如果不能滿足這些要害條件,概念還能成立嗎?事實上在對基本概念的考查中,“反過來考”的情況非常多見。同時,由于政治經濟學現(xiàn)實性相對較強,可以在復習中結合實際進行對概念外延和內涵的準確把握。例如關于商品的定義:“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這個基本概念的要害在兩點,一是“勞動產品”(這是它的基本性質,反過來說就是未經人類勞動的產品不屬于商品),二是“用來交換”(這是它的生產目的,反過來說就是自用的產品不屬于商品)。如果理解了這兩個要點,就可以很輕松地判斷“陽光”(未經人類勞動)、“農民自產的口糧”(用于自我消費)到底是不是商品。如果能舉出現(xiàn)實的例子作為對概念的解釋,理解和掌握自不待言。
再次是對同一章節(jié)內相關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政治經濟學往往從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引申出多個概念,共同構成一個概念體系,這些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就成為考查的重點。從上面所列歷年辨析題可以看出,此類考題出現(xiàn)最為頻繁。例如在“地租”概念體系中,就包括“絕對地租”、“級差地租”、“壟斷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礦山地租”這些基本概念。在平常的復習中,要特別注重對這些“概念群”的總結和辨析。
最后要注意不同章節(jié)中相關基本概念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政治經濟學共有八章內容,重點是第二至第五章,而這四章的有關概念和原理的內在邏輯極其嚴密。它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從剩余價值的生產到剩余價值的實現(xiàn)和分割,從單個資本分析到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分析,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因此政治經濟學中的難題一般就出在跨章節(ji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聯(lián)系和比較上。例如:價值規(guī)律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演化形式(從圍繞價值波動到圍繞生產價格波動);簡單商品經濟的生產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馬克思關于資本的兩種劃分(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劃分、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劃分)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職能資本與非職能資本的劃分及其兩者在收益上的差別;資本有機構成和地租理論的聯(lián)系(農業(yè)部門資本有機構成低帶來的超額利潤轉化為地租)等,都是需要認真把握和深入理解的。一個對應原則是應該站在整個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高度,把握這些概念內在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