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液為唾 含義:唾為腎中陰精所化,經腎之氣化而出于舌下的液體,潤口和滋養(yǎng)腎精功能。 在 腎的經脈向上挾于舌本 潤口, 液 腎陽氣化,陰液上騰,輸于口腔 咽下則養(yǎng)腎精。 為 多唾或久唾——易耗損腎精。 唾 病理意義 腎陰不足——口干咽燥。 腎陽不足——唾少口干而不欲飲。 (五)與冬氣相通應 冬氣寒冷,內斂閉藏 同氣相求, 腎為水臟,藏精潤下 腎應冬氣。 冬氣之內斂閉藏 生理意義 早睡晚起 助腎封藏精氣。 補陰潛陽之膳食 素體陽虛 冬季寒冷 久病陽虛 病理意義 若 肺 病 水氣當旺 心臟病 胃腸病 關節(jié)病
腎系統小結 父母——先天之精氣 腎 陰——為人體陰液之根 促 養(yǎng) 互 互 主生長發(fā)育與生殖 在體合骨、生髓、通腦、 藏 水谷 根 制 促進調節(jié)臟腑氣化 其華在發(fā)、在液為唾、 精 臟腑 腎 陽——為人體陽氣之本 在竅為耳及二陰、 主水——腎中精氣蒸騰氣化,主宰全身水液代謝 在志為怒。 主納氣——是腎的封藏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具體表現 【知識點綜述及學習指導】 此兩節(jié)重點講述了藏象的概念,五臟、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點,五臟精氣陰陽的概念,以及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其中五臟的生理功能為本部分內容的重點。 所謂藏象,即藏于體內的內臟所表現于外的生理病理現象。五臟藏精氣而不瀉,滿而不實;六腑傳化物而不藏,實而不滿;奇恒之腑形似腑而功似臟。五臟生理功能的共同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藏而不瀉。其各自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主血脈 心為陽臟主通明 心包圍護 君主之官 主藏神 心火主降 代心受邪 神明出焉 主氣、司呼吸 肺 主行水 特性 運動形式 朝百脈、主治節(jié) 五 主運化 脾氣上升,以升為健 后天之本 倉稟之官 臟 主統血 喜燥惡濕,得陽始運 氣血生化之源 五味出焉 主疏泄 主升發(fā)、喜條達惡抑郁 主升、動、散 將軍之官 主藏血 為剛臟、體陰而用陽 調暢氣機 謀慮出焉 藏精 腎 主水 特性 主納氣 以上為本節(jié)的主要知識點,藏象一章為全書的重點,五臟一節(jié)又為藏象一章的重點,其中所含的知識點較多,應作為重點章節(jié)學習。 中醫(yī)藏象學充分體現了中醫(yī)的整體性、系統性和聯系性,它揭示了系統整體的功能活動規(guī)律,要學好藏象學說,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透過現象,認識本質:臟決定象,臟居于內為本質,象現于外為現象,內臟的變化,可通過其相應的“象”的變化而推知。所以,我們在學習中,要熟記某臟與哪些外象有關,以便更好地掌握各臟的功能作用。 2.突出重點,強調整體:藏象學說的主要特點是以五臟為中心,強調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在學習中,要用系統論的觀點把五臟與肢體官竅聯系起來,抓住五臟的功能與聯系,以此為綱,方能全面掌握。 3.重視功能,不泥解剖:中醫(yī)藏象學中的五臟系統是較單純臟腑有更高程序的綜合系統,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與現代醫(yī)學的臟腑劃等號。如中醫(yī)的“腎”并不等同于現代醫(yī)學的腎臟,它除了在解剖上指腎臟實體和有關泌尿系統方面的功能外,還包括部分神經系統的功能(腎藏志),內分泌、生殖系統的功能(腎藏精),骨骼運動系統的功能(腎主骨),呼吸系統的功能(腎主納氣),以及其它某些器官的功能(如開竅于耳及二陰)等。中醫(yī)的五臟是指五臟系統,往往一個臟包括現代醫(yī)學的多系統、多器官的功能,它具有解剖實體和集合功能的雙重含義。所以,學習藏象學,不能用現代解剖學與生理學知識生搬硬套、對號入座,而應從整體出發(fā),從功能著手,重視功能,不泥解剖。 4.縱橫對比,注意聯系:在熟練掌握各臟生理功能的基礎上,注意把握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①橫向聯系:主要指本臟各生理功能之間的聯系。如脾主運化與脾生血、統血的關系,脾能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故脾方能生血、統血。諸如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與肝其它功能的關系等等。②縱向聯系:主要指各臟之間生理功能的聯系。如脾主運化的功能,除了其本身的功能正常之外,還必須以肝主疏泄為重要條件,以腎陽之溫煦為根本保證,才能完成對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轉輸作用。諸如肺主呼吸與腎主納氣的關系等,應舉一反三,注意聯系。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避免機械地死記硬背,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指導對臨床錯綜復雜病證的治療。 第三節(jié) 六腑 【知識點表解】 概說 六腑——即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多為中空有腔的臟器。 生理功能——“傳化物”。 功能特點——“瀉而不藏”,“實而不能滿”。 生理特性——通降下行。 概 共同生理特點——受盛和傳化水谷。 說 出處:《難經·四十四難》。 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 “七沖門” 具體部位 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 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 作用:飲食物在消化吸收和排泄過程中須通過的七道門戶。 膽 一、概述 位置:位于右脅下,附于肝之短葉間,膽與肝相表里。 形態(tài):中空的囊狀器官。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一)貯藏和排泄膽汁 膽汁由肝精氣所化,貯藏于膽 其味苦、色黃綠、又稱“精汁” 膽囊排泄膽汁受肝主疏泄的直接控制和調節(jié)。 肝氣疏泄,使膽汁排注入腸中,促飲食消化吸收。 膽汁分泌與排泄受阻——厭食、腹脹、腹瀉。 濕熱蘊結肝膽,膽汁不循常道——發(fā)為黃疸(身面目皆黃)。 膽氣不利,氣機上逆——口苦、嘔吐黃綠苦水。 膽汁滯留——日久易形成砂石。 (二)主決斷 含義:指膽具有判斷事物、作出決定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功能。 膽具有判斷事物、作出決定的作用 主決斷 膽性剛直、果敢、與人的勇怯、膽量有關 膽氣虛——膽小驚怯、睡眠不安。 膽熱痰擾——驚悸而煩、急躁易怒。 三、膽為奇恒之腑 膽既為六腑之一 為空腔器官,與肝相表里——為六腑之一。 也屬奇恒之腑之一 內藏精汁,不直接受納水谷——為奇恒之腑之一。 胃 一、概述 位置: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腸,胃與脾相表里。 上部——上脘(包括賁門)。 概述 胃——胃脘 中部——中脘,即胃體。 下部——下脘(包括幽門)。 形態(tài):為曲屈狀的囊狀器官。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主受納:接受容納飲食物。胃為“太倉”、“水谷之!薄ⅰ八葰庋! 生理 受納是腐熟消化的前提。 脾胃 腐熟水谷:使飲食物初步消化,變成食糜,在脾的幫助下化生精微,初步吸收 對飲食物的運化功能稱為“胃氣”。中醫(yī)學強調“人以胃氣為本”。 有胃氣則生 無胃氣則死 留得一分胃氣 便存一分生機 受納失職——納呆,厭食,胃脘脹悶。 病理 腐熟無能,食滯胃脘——胃脘疼痛,噯腐食臭。 受納腐熟功能亢進——消谷善饑,胃中嘈雜。 三、生理特性 (一)主通降,以降為和 含義:指胃氣宜保持通暢下降的運動趨勢。 ①胃容納不拒 主要 ②食糜下傳小腸進一步消化 飲食物的消化 主 體現 ③殘渣下移大腸,形成糞便 糟粕的排泄 通 ④糞便有節(jié)制地排出 降 脾宜升則健 胃宜降則和 胃失和降——納呆脘悶,胃脘脹痛,大便秘結 六腑通降 胃氣上逆——惡心,嘔吐,呃逆,噯氣 氣機升降 (二)喜潤惡燥 含義:指胃當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飲食物的受納和腐熟。 維持受納腐熟的功能。 保持通降下行的特性。 胃為陽土,易成燥熱,損及胃津。 胃病過用苦寒瀉下之劑,化燥傷陰。 小 腸 一、概述 位置:位于腹中,上端接胃,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下通大腸。小腸與心相表里。 形態(tài):紆曲回環(huán)迭積的管狀器官。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受盛化物 受盛——接受經胃初步消化的飲食物 化物——進一步消化飲食物,化生水谷精微 受盛失職,傳化停止,滯而為痛——腹部疼痛。 化物失常,消化吸收障礙——腹脹,腹瀉,便溏。 (二)泌別清濁 將水谷精微吸收,經脾轉輸全身。 生理:分清別濁,各走其道 將食物殘渣下推大腸。 吸收大量水分,參與水液代謝,故稱“小腸主液”。 清濁不分,水谷混雜而下——小便短少,便溏泄瀉。 臨床上常采用“利小便所以實大便”的治法。 大 腸 一、概述 位置:位于腹中,上接小腸,包括結腸和直腸,下連肛門,大腸與肺相表里。 形態(tài):呈回環(huán)迭積狀,包括回腸和廣腸。 二、主要生理功能 傳送糟粕,吸收水分 是胃氣降濁延伸 生理 (大腸主津) 與肺氣下達有關 “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變成糞便,排出體外 賴腎主氣化正常 大腸虛寒,無力吸收水分——腸鳴,腹痛,溏泄。 病理 大腸實熱,腸道失潤——大便干結難解。 濕熱蘊結大腸——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 膀 胱 一、概述 位置:位于小腹正中,居腎之下,大腸之前,膀胱與腎相表里。 形態(tài):中空的囊性器官,充盈時為卵圓形,排空似椎形。 二、主要生理功能 貯存尿液——經臟腑氣化利用后的水液,下輸膀胱 生理 排泄尿液——尿液達一定量時,通過氣化排泄出體外 其功能與腎氣化密切相關。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氣化功能失!”悴焕,尿少,甚則癃閉。 病理 膀胱失其約束——尿頻,尿量多,甚則尿失禁。 濕熱毒邪侵入膀胱——尿急,尿痛,尿淋澀。 三 焦 一、三焦的概念 關于三焦的具體形態(tài)和位置尚無定論,爭議頗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認識。 概 ①分布于胸腹腔的一個大腑:即臟腑之間和臟腑內部間隙互相溝通所形成的通道。(六腑之三焦) 上焦——橫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等 念 ②上、中、下焦的合稱 中焦——橫膈以下至臍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膽等 下焦——臍以下的部位,包括腎、膀胱、大腸、小腸等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一)部位三焦的生理功能 宗氣自上而下資元氣,合為一身之氣 功 元氣根于腎,自下而上至胸中 原氣之別使。 能 運行水液——水液運行以三焦為通道。三焦對水液代謝的協調作用, 主持諸氣,決瀆之官。 稱為“三焦氣化”。 (二)三焦各部的生理功能特點 霧——形容水谷精氣輕清而彌漫的狀態(tài), 主要指心肺輸布氣血,象霧露一樣均勻地敷布全身。 漚——漚漬,是對水谷被消化時的狀態(tài)的生動描述。 主要指脾胃有消化飲食,吸收精微,蒸化津液的作用。 瀆——溝渠水道之意。 是對腎、膀胱、大腸、小腸,滲泄水液,泌別清濁,排泄二便作用的概括。 另:三焦辨證是溫病的辨證綱領,是溫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由淺及深的三個不同病理階段。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轉帖于 醫(yī)學全在線 m.52667788.cn
廣告加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