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題名 | |
個人著者 | 陸焱yao
|
團體著者 | |
第一著者單位 | 上海中醫(yī)學院針灸系
|
第一著者地址 | 上海;醫(yī)藥高校
|
出處 | 中國針灸.-1992,12(3) .-163~164
|
中文文摘 | 1在軀干、頭面部的循行:起于胞中,下與陽明合于前陰。其深行部分特背里上行,脈氣
與督脈、膀胱經(jīng)相合、呈片狀分布,其淺行部分,在腹部關元穴、氣沖穴淺出一條沿任脈
上行;另四條分別左右并足少陰、足陽明上行,布胸中,后會于咽喉,交貫陰交。另上行
絡唇口,在頭面部滲灌諸經(jīng)。2.在下肢部的循行:出胞宮后,脈氣下足注入腎即少陰之
分支,淺出氣街部,沿大腿內(nèi)側下至guo后,再下行于脛骨內(nèi)側,與足少陰同行入內(nèi)踝后?
?內(nèi)踝后跟骨上緣分出二支,一支入足下,并足少陰經(jīng),同時滲灌足三陰經(jīng);另一支入
內(nèi)踝,出循足背,入足大趾間,注諸絡溫養(yǎng)足脛。參21
|
英文文摘 | |
文獻類型 | 歷史文獻;英文摘要;中文摘要
|
語種 | 中
|
主題詞 | 中國/;針灸學/歷史;沖脈/解剖學和組織學;《靈樞經(jīng)》/;《素問》/;《難經(jīng)》/;經(jīng)絡/
|
特征詞 | 人類
|
醫(yī)學史 | 醫(yī)學史,唐朝;醫(yī)學史,戰(zhàn)國
|
資助類別 | |
主題姓名 | |
劑型 | |
關鍵詞 | |
分類號 | R224.1
|
病例數(shù) | |
實驗動物品種 | |
中藥藥理作用 | |
西藥藥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