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樣皮炎是一種以簇集的水泡,丘疹和風團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病,伴有劇烈瘙癢。
皰疹樣皮炎的好發(fā)年齡為30~40歲,在黑人和亞洲人中少見。在損害周圍皮膚和正常皮膚中可見IgA沉積。75%~90%的病人和他們的親屬存在無癥狀的谷膠過敏性腸病,甲狀腺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升高。即使在用氨苯砜治療癥狀控制后,碘化物可加重病情。
癥狀,體征和診斷
皰疹樣皮炎通常發(fā)病緩慢。水泡,丘疹和蕁麻疹樣皮疹對稱性地分布于身體伸側(cè),如肘,膝,骶部,臀部和枕部。1/3的患者可見到水泡和丘疹。瘙癢和燒灼感嚴重,由于搔抓引起皮膚濕疹化改變而掩蓋了原發(fā)損害,誤診為濕疹。
典型的組織病理改變僅見于早期皮損和損害周圍的皮膚。在真皮乳頭頂部,中性粒細胞浸潤形成微膿瘍。正常皮膚和皮損周圍皮膚的直接免疫熒光檢查顯示IgA沉積于真皮乳頭頂部,這項檢查對診斷非常重要。
治療
某些皰疹樣皮炎患者通過嚴格而長期的(如6~12個月)無谷膠飲食,不用或少用藥物治療也可控制病情。氨苯砜50mg,每日2次或3次口服,或100mg每日1次,可在1~3天之內(nèi)緩解瘙癢等癥狀。若癥狀無改善,氨苯砜劑量可在1周之內(nèi)增加到100mg,每日4次。大多數(shù)患者可在50~150mg/d的劑量下控制病情;前愤拎るm然沒有氨苯砜效果好,但也可作為另一種治療藥物,起始口服劑量為2~4g/d,維持劑量為1~2g/d。秋水仙堿可作為另一種治療方法。
接受氨苯砜和磺胺吡啶治療的皰疹樣皮炎病人,在治療前和治療后的前4周,每周要檢查血常規(guī),以后8周,每2~3周檢查1次,繼之每12~16周檢查1次,因為隨時可能發(fā)生粒細胞缺乏癥。溶血性貧血和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是最常見的副反應。這些副反應在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的患者非常嚴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或肝臟毒性反應罕見。如果使用氨苯砜治療引起溶血,明顯心肺功能障礙或周圍神經(jīng)病變,應考慮改用磺胺吡啶;前愤拎ひ话悴粫鹑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