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xué)  |   蒙古族醫(yī)學(xué)  |   維吾爾族醫(yī)學(xué)  |   苗族醫(yī)學(xué)  |   傣族醫(yī)學(xué)  |   瑤族醫(yī)學(xué)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維吾爾族醫(yī)學(xué) >> 維吾爾族醫(yī)藥 >> 正文:蘆蔡 -維藥賽比熱藥物說明書
    

蘆蔡

  
漢語拼音
Lu hui
維藥名
賽比熱
別名
即不里、拆不牙刺、撒忽答里、沙胡他里《回回藥方三十六卷》,賽比日 蘇庫吐日,依里《藥物之園》。
考證
《注醫(yī)典》載:“是一種植物葉汁的干燥品!薄栋咨珜m殿》載:“是一種植物的葉汁的干燥品,原植物與名為蘇三的植物相似,但是葉比它稍長,稍寬,稍厚;多產(chǎn)于艾白西國的蘇庫提日島!薄栋莸匾浪帟份d:“本品原植物品種眾多,產(chǎn)于阿拉伯、布哈拉小鎮(zhèn)薩滿江城和也門國海域附近的蘇庫提日島;產(chǎn)于后者為上品!薄端幬镏畧@》載:“是一種植物葉汁的干燥品,有人認(rèn)為是一種植物葉汁的膠。原植物約一人高,視產(chǎn)地而言,長得有的一人高,有的一人低。從根莖長出十幾個葉子,形似野葉,但比它長;葉子下段寬,厚,葉端尖,薄,邊緣帶刺,葉子中間有較濃的黏性液汁,昧辛。蘆薈就是這一液汁的干燥品!备鶕(jù)上述維吾爾醫(yī)本草所述藥物特征和實物對照,與現(xiàn)代維吾爾醫(yī)所用蘆薈一致。
中藥材基原
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斑紋蘆薈的葉汁經(jīng)濃縮的干燥品。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1.庫拉索蘆薈Aloe vera 1. 多年生草本。莖極短。葉簇生于莖頂,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葉片狹披針形,長15~36cm,寬2~6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闊,粉綠色,邊緣有刺狀小齒;ㄇo單生或稍分枝,高60~90cm;總狀花序疏散;花下垂,長約2.5cm,黃色或有赤色斑點;花被管狀,6裂,裂片稍外彎;雄蕊6,花藥丁字著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數(shù)胚珠。蒴果,三角形,室背開裂;ㄆ2~3月。(圖1) 原產(chǎn)非洲北部地區(qū),目前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島廣泛栽培。我國亦有栽培。 2.斑紋蘆薈Aloe vera 1.var.chinensis(Haw.)Benger[A.barbadensls Mil1.var.chinensis Haw.] 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根系須狀。莖短或無莖。葉簇生,螺旋狀排列,直立,肥厚;葉片狹披針形,長10~20cm,寬1.5~2.5cm,厚5~8mm,先端漸尖,基部闊而抱莖,邊緣有刺狀小齒,下面有斑紋、花莖單生或分枝,高60~90cm;總狀花序疏散;花梗長約2.5cm;花黃色或有紫色斑點,具膜質(zhì)苞片;花被筒狀,6裂,裂片稍向外彎;雄蕊6,有時突出,花藥2室,背部著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形,長約8mm;ㄆ7~8月。(圖2) 我國福建、廣東、廣西、四川、云南及臺灣等地有栽培。 3.好望角蘆薈 Aloe ferox Mil1. 莖直立,高3~6m。葉30~50片,簇生于莖項;葉片披針形,長60~80cm,寬12cm,具刺,深綠色至藍(lán)綠色,被白粉。圓錐狀花序長達(dá)60cm左右;花梗長約3cm;花被管狀,6裂,裂片頂端微外彎,淡紅色至黃綠色,帶綠色條紋;雄蕊6,花藥與花柱外露。蒴果。(圖3) 分布于非洲南部地區(qū)。
栽培與養(yǎng)殖
生物學(xué)特性 喜高溫濕潤氣候,喜光,耐旱,忌積水,怕寒冷,當(dāng)氣溫降至0℃時即遭寒害。對上壤要求不嚴(yán),種在旱、瘠土壤上葉瘦色黃,在潮濕肥沃土壤中葉片肥厚濃綠。 栽培技術(shù) 用分株和芽插繁殖。分株繁殖:于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將母株周圍分生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并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按行株距50cm×50cm定植,每穴1株。芽插繁殖:從母株上切取頂芽和側(cè)芽,長5~10cm,扦插育苗,約20d生根后定植。 田間管理 生長期勤除草同時結(jié)合土或培土。每年施肥3~4次,夏季天熱干燥時須淋水,雨季注意排除積水。
采收加工
種植2~3年后即可收獲,將中下部生長良好的葉片分批采收。將采收的鮮葉片切口向下直放于盛器中,取其流出的液汁干燥即成。也可將葉片洗凈,橫切成片,加入與葉片同等量的水,煎煮2~3min,過濾,將過濾液濃縮成黏稠狀,倒人模型內(nèi)烘干或曝曬干,即得蘆薈膏。
藥材鑒別
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大小不一。老蘆薈顯黃棕色、紅棕色或棕黑色;質(zhì)堅硬,不易破碎,斷面蠟樣,無光澤,遇熱不易溶化。新蘆薈顯棕黑色而發(fā)綠,有光澤,黏性大,遇熱易溶化;質(zhì)松脆,易破碎,破碎面平滑而具玻璃樣光澤;有顯著的酸氣,味極苦。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1)老蘆薈 用乳酸酚(乳酸1份,酚1份,甘油2份混合)封片置顯微鏡下觀察,團塊表面有細(xì)小針狀和粒狀、短粒狀結(jié)晶附著。放置24h,粉末稍微溶解,團塊上的結(jié)晶仍清晰可見。 (2)新蘆薈 團塊麥面無結(jié)晶附著,放置24h,粉末全部溶解。 理化鑒別 (1)取粉末1g,置三角燒瓶中,加蒸餾水25ml,放置2h,時時振搖,濾過,濾液稀釋至100ml,溶液顯黃綠色。(檢查蘆薈苷) (2)取本品水溶液(1→100)5ml,加硼砂0.25g,加熱溶解,取溶液數(shù)滴,加水30ml,振搖混合,溶液顯綠色熒光,紫下呈亮黃色。(檢查蘆薈苷) (3)取水溶液(1→100)2ml,加等量飽和溴水,即有黃色沉淀。(檢查蘆薈苷) (4)取水溶液(1→100)10ml,加苯10ml,振搖后分取苯液,加試液2ml,氨液層顯紅色。(檢查蘆薈大黃素) (5)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加熱至沸,振搖數(shù)分鐘,濾過,濾液作供試液;另取蘆薈苷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5mg的溶液,作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氫化鉀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化學(xué)成分
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aloin,aloin A,barbaloin)21.78%[1]等。又含樹脂約12%,為蘆薈樹脂鞣酚(aloeresitannol)與桂皮酸(cinnamic acid)相結(jié)合的酯[2]。還含L-天冬酰胺(L-asparagine)[3]等氨基酸;膽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vesterol),β-谷甾酸(β-sitosterol),羽豆醇(lupeol)[4];另含多糖混合物,D-半乳聚糖(D-galactan),葡萄甘露聚糖(glucomannan),阿拉伯聚糖(arabinan)[5~8]等。
2.斑紋蘆薈  葉含蘆薈苦素(aloesin)[9],蘆薈寧(aloenin),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維生素(vitamin)B1、B2、C、D、E、PP[10],另含代號為A60、A90、A90b的3種多糖和蘆薈多糖[11,12]。
3.好望角蘆薈  葉含蘆薈大黃素苷,異蘆薈大黃素苷[1]。還含異蘆薈樹脂(a isoaloeresin)[13],蘆薈松(aloesone)[14],好望角蘆薈苷(feroxin)A及B[15]等。
藥理作用
1.瀉下作用  蘆薈中的蘆薈大黃素在胸腔內(nèi)經(jīng)膽汁分解變成大黃素,刺激結(jié)腸,對家的離體腸管有松弛作用,給犬、口服可致瀉[1,2]。
2.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  10%水浸液能促進小人工創(chuàng)傷及家兔皮膚損傷的愈合,加速角膜損傷的上皮形成,縮短家兔人工結(jié)合膜水腫的治愈日數(shù),還能促進肉芽生長[3]。
3.護肝與抗損傷作用  蘆薈注射液、蘆薈總苷對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致小鼠肝損傷及氨基辛乳糖造成的大鼠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并使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降低[4]。蘆薈多糖給小鼠灌胃,對束縛水浸應(yīng)激性、乙醇性及吲哚美辛造成的胃潰瘍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給小鼠靜注抑制效果更明顯[5]。
4. 抗菌作用  蘆薈大黃素對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6];對厭氧菌、脆弱類桿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7]。蘆薈水浸液(1:2)在40%濃度時對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8]。
5.抗炎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蘆愛素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水腫、大鼠角叉菜膠所致足腫脹有抑制作用[9]。
6. 增強免疫功能  蘆薈多糖A60對小鼠淋巴細(xì)胞轉(zhuǎn)化功能和腹腔巨噬細(xì)胞增殖均有促進作用[9]。
7. 抗腫瘤作用  斑紋蘆薈醇提取物灌胃或腹腔注射對小鼠的ESC實體瘤、S180實體瘤、B16黑色素瘤、HePS腫瘤均有抑制作用[10]。
8. 對組織損傷的作用  用1%蘆薈治療家兔實驗性Ⅳ°燒傷,每日換藥1次,平均6d即可完成溶痂[11]。庫拉索蘆薈對由燒傷、凍傷、電損傷、遠(yuǎn)側(cè)動力拍打和動脈內(nèi)藥物濫用引起的進行性皮膚局部缺血均有治療作用。庫拉索蘆薈可主動抑制局部血栓烷A2(TXA2)產(chǎn)生,預(yù)防進行性組織損傷,同時還能維持血管內(nèi)皮及周圍組織自身平衡[12]。
9.對皮膚的防護作用  蘆薈提取物給小鼠腹腔注射,能防止用軟X射線(30 kVp)照射引起的皮膚受損[13]。蘆薈提取物還能增加豚鼠皮膚膠原中羥脯氨酸的含量[14]。蘆薈的防護作用涉及清除活性氧、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物、誘生抗氧化蛋白、防止脫氧核糖核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受到損傷[15]。
炮制方法
性味
二級干熱,辛。 1.《注醫(yī)典》:“近似于二級干熱。有人認(rèn)為三級干熱,但不是這樣! 2.《拜地依藥書》:“二級干熱。加里努斯認(rèn)為一級熱、三級干!
功效
生干生熱,軟便清瀉,消炎退腫,祛風(fēng)清瘡,祛寒止痛,利尿通經(jīng),養(yǎng)肝明目,殺蟲。
主治
主治濕寒性或黏液質(zhì)性疾病,如腸胃虛弱,大便秘結(jié),各種瘡傷,關(guān)節(jié)疼痛,夜視弱,月經(jīng)不調(diào),小便不利,腸寄生蟲。 1.《注醫(yī)典》:“祛寒催眠,除傷跡,愈甲溝炎,止脫發(fā),消除肛門炎、阻止陰莖炎及口腔肌炎,止關(guān)節(jié)痛,清除頭部異常膽液質(zhì),止頭痛,除鼻瘡,清除黑膽質(zhì),愈郁憂癥,消除眼部潰瘍,沙眼,眼角燒痛,清除胃中黏液質(zhì)性和膽液質(zhì)性廢物,愈食欲不振,消除胃中膽液質(zhì)性垂舌燒痛,攻瀉大便,止胃痛,開通肝阻,消除黃疸,止痔瘡血、肛裂出血! 2.《拜地依藥書》:“溫胃散氣,明目,并能消除眼部瘙癢、疼痛、燒熱。” 3.《藥物之園》:“愈胃源性多種精神病,愈肛瘺,驅(qū)腸蟲,平喘,止咳血,軟堅散結(jié),消除痔瘡,愈頭癬、濕疹、斑禿!
用法用量
內(nèi)服:2~6g。外用:適量。可入小丸劑、湯劑、蜜膏、散劑、敷劑、傷粉、軟膏等制劑。
注意事項
使用過量引起出血,并對胸、腸、肝有害。治腸道疾病時配西黃芪膠;治肝胃疾病時配玫瑰花、乳香;治肛門疾病時配野棕櫚果實、玫瑰花油劑、天山堇菜油劑或山羊油。嚴(yán)寒和酷暑慎用。
代用藥
若本品缺貨,可用盒果藤根皮代。消炎和治瘡,用2信的小檗浸膏;治腸胃疾病,用1/4司卡摩尼亞脂和等量艾葉。
附方
1.治便秘,攻瀉排毒 取蘆薈4~6g,研細(xì)內(nèi)服。 2.治便秘、積食、胃痛 取蘆薈適量,研細(xì)與松樹對,煉蜜制成小丸,早晚服1次。 3.治肛門炎、陰莖炎、裂肛出血 取適量蘆薈,與蜂蜜調(diào)配制成軟膏涂于患處。(1~3方出自《注醫(yī)典》) 4. 治痔瘡 取適量蘆薈,與芹菜汁調(diào)配制成軟膏涂于患處。(《拜地依藥書》) 5. 治蛔蟲 取蘆薈適量,研細(xì),用開水第1日沖服用2g,第2日3g,第3日4g。 6. 治關(guān)節(jié)炎、哮喘 取蘆薈適量,與適量阿里紅粉用開水沖服。 7. 治咳血、黃疸 取蘆薈3g,用涼開水服。(5~7方出自《藥物之園》) 8.治頭痛、鼻炎、耳傷、口腔炎 取適量蘆薈,與玫瑰油調(diào)配涂于患處。 9.治斑禿 取適量蘆薈,與蜂蜜調(diào)配制成搽劑,涂于患處。 10.治跌打損傷,甲溝炎腫 取適量蘆薈,與蜂蜜調(diào)配制成敷劑,敷于患處。(8~10方出自《藥物之秘》)
制劑
1.艾比 賽比日 小丸 刺糖、洋茴香、小茴香、乳香、阿育魏實、雪花、黑胡椒番瀉葉、肉桂干姜、天山堇菜、黃訶子皮、西青果、黑鹽各等量,與上述藥物總量相等的蘆薈。上述藥物研成細(xì)粉,過羅,用阿有魏實蒸露制成0.3g的小丸劑。性平。功能潤腸通便,補胃增食,調(diào)理經(jīng)水,散氣止痛,消炎明目。主治腸道不暢,胃腸虛弱,月經(jīng)不調(diào),脘腹氣痛,眼紅目赤。內(nèi)服,1~5歲者服1~2丸,5~10歲者服2~5丸,10歲以上者服5~7丸,晚睡前空腹服,日服1次。(《阿日甫驗方》) 2.艾比 庫克亞 小丸 蘆薈、艾葉、乳香、阿里紅各1份,藥西瓜、司卡摩尼亞脂各半份。將上述藥物按其量研成細(xì)粉,過羅,用芹菜汁制成0.3g的小丸劑即可。性干熱。功能安神止痛,明目增視,通利大便,清除血管及腸道之阻。主治偏頭痛,視物目糊,頭昏目眩,大便秘結(jié),迎風(fēng)流淚,高血壓病。內(nèi)服,5歲以下者服1~3丸,5~10歲者服3~5丸,10歲以上者服7~10丸,日服1次,每晚服用。(《治療法則精華》) 3.艾比 謝比亞爾 小丸 蘆薈18g,玫瑰、黃訶子皮,乳香,盒果藤根皮各8g,司長摩尼亞脂4g。藥物研成細(xì)粉,過羅,用小茴香煎液制成0.3g的小丸劑。性干熱。功能除煩安神,散氣止痛,潤腸通便,明目增視,清除血管及腸道之硬結(jié)。主治偏頭痛,視物目糊,頭昏目眩,大便秘結(jié),迎風(fēng)流淚,高血壓病。內(nèi)服,5歲以下者服1~3丸,5~10歲者服3~5丸,1O歲以上者服7~10丸,每日1次,每晚服用。(《醫(yī)學(xué)之目的》)
參考文獻
化學(xué)成分
[1]Awe W,et a1.C A,1963,59:7848g
[2]Wehmer C,Die Pflanzenstoffe(I),1929:148
[3]Mahabale T S,et a1.C A,1979,91:35765j
[4]Waller G R,et a1.C A,1979,90;3177g
[5]Mandal G,et a1.C A,1981,94:27388k
[6]Mandal G,et a1.C A,1981,94:2037g
[7]Mandal G,et a1.C A,Indian J Chem Seet B,1983,22B(9)
[8]Haq Q N,et a1.C A,1983,98:14377p
[9]袁阿興,等.中國中藥雜志,1991,16(5):292
[10]Takayuki,et a1.Chem Letts,1972,7:547
[11]王蜀秀,等.植物學(xué)報,1989,31(5);389
[12]樊亦軍,等.中國中藥雜志,1989,14(12);746
[13]Holdsworth D K,Planta Med,1992,22:54
[14]Speranza G.et a1.Tetra letts,1990,31(21):3077
[15]Speranza G.et a1.I Nat Prod,1992,55(6).723
藥理
[1]岳沛華,等.吉林中醫(yī)藥,1991,(1):37
[2]劉雪莉譯.國外藥學(xué).植物藥分冊,1982,3(3):30
[3]呂玉香,等.中醫(yī)藥信息,1987,(3):31
[4]樊亦軍,等.中國中藥雜志,1989,14(12):746
[5]鐘正賢,等.中草藥,1995,26(2):83
[6]李成林,等.中國藥理學(xué)通報,1989,5(6):381
[7]王文風(fēng),等.中國藥科大學(xué)學(xué)報,1990,21(6):354
[8]曹仁烈,等.中華皮膚科雜志,1957,5(4):286
[9]李偉利澤,等.國外醫(yī)學(xué).中醫(yī)中藥分冊,1988,10:314
[10]李偉芳,等.中國中藥雜志.1991,16(11):688
[11]袁海龍,等.延邊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93,16(4);282
[12]Heggers J P.Phytother Res,1993,(7):48
[13]佐藤佑之,等.藥學(xué)雜志(日),1990,110(11):876
[14]Stachow A.C A,1985,102:119410y
[15]佐藤佑之,等.藥學(xué)雜志(日),1991,111(1):51
維藥名出處
《注醫(yī)典》
參考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沒有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