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Long kui guo
|
維藥名 | 依提 歐祖蜜
|
別名 | 亦拿卜撒刺必、亦卜撒刺必《回回藥方三十六卷》,伊乃不斯 色來比、安古爾 西法《拜地依藥書》,買庫《藥物之園》。
|
考證 | 《注醫(yī)典》載:“龍葵草高1~2尺,單葉,互生,卵形,大小不一,相差較大;花白色,果實球形,初期綠色變黑色,成熟后橙色!薄端幬镏畧@》載:“龍葵草高約2尺,葉比羅勒葉大、寬,色暗;果實顏色偏紅淡黃,味甜,黏糊,果實內(nèi)有眾多小種子。”根據(jù)上述維吾爾醫(yī)木草所述植物特征和實物對照,與現(xiàn)代維吾爾醫(yī)所用龍葵果一致。
|
中藥材基原 | 為茄科植物花葵的近成熟果實。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龍葵Solanum nigrum 1.
一年生草本,高40~80cm。莖直立,下部有棱角,沿棱角處稀被細毛。單葉,互生,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平截,漸狹至柄,葉片相差較大,通常長4~7cm,寬3~5cm,葉緣有波狀疏齒,每邊3~4個齒,葉具炳,柄長1.5~3.5cm。聚傘花序側(cè)生,花柄下垂,每花序有4~10朵小花;萼圓筒形,先端5齒裂,綠色;花冠白色,5片,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藥靠近花柱,花絲分離,被細毛;雌蕊1枚,子房2室,球形;果實成熟時黑色或橙色;ㄆ6~7月,果期8~9月。
全國均有分布。
|
栽培與養(yǎng)殖 | 生物學(xué)特性 氣候土壤: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以比較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較好。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9~10月采摘成熟果實,堆放陰濕處,讓果皮自然漚爛,至第2年春季取出,搓去果皮,洗凈備用。4月播種。翻挖土地,仔細整平,開1.3m寬的畦,按行、穴距各33cm開穴,深約3cm,施入人畜糞水,每畝用種子150~200g,與草木灰及人畜糞水拌勻撒播穴里,蓋草木灰一把,澆水。
田間管理 苗高7~10cm時勻苗、補苗,每穴留苗3~4株,隨后中耕除草,并施人畜糞水1次。6~7月再中耕除草和施人畜糞水1次。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果實近成熟時采收。置陰涼干燥處。
|
藥材鑒別 | 果實呈類球形,皺縮,直徑2~5mm,黑褐色、橙紅色或黃綠色;頂端有一圓形土褐色花柱痕,下端有時帶一細果柄,干的果實易破碎,破后可見內(nèi)含多數(shù)黃白色圓扁形種子。
顯微鑒別 果實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石細胞,外壁凸凹不平;中果皮為數(shù)列薄壁細胞;內(nèi)果皮細胞常不清楚。種皮表皮為1列石細胞,外被種毛,其內(nèi)為2~3列被擠壓的薄壁細胞;最內(nèi)為一層長方形細胞;胚及子葉細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粉末特征:呈褐色、棕黃或黃綠色。外果皮石細胞多角形或類圓形,可見多數(shù)網(wǎng)紋;胚乳及子葉細胞含眾多糊粉粒及油液;果皮及種皮石細胞,直徑50~150μm;種毛為單細胞針狀毛。
|
化學(xué)成分 | 果實含龍葵堿(solanine),澳洲茄堿(solaso-nine),澳洲茄邊堿(solamargine)等多種生物堿,并以苷的形式存在,其他有維生素C、A以及皂苷[1]。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級干寒,味甜酸或微苦
1. 《注醫(yī)典》:“一級寒、二級干!
2. 《拜地依藥書》:“一級寒,有人認為二級寒,有人認為濕!
3.《藥物之園》:“二級干寒。”
|
功效 | 生干生寒,清熱消炎,涼血解毒,軟堅消腫。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6~10g。外用:適量。可入蒸露劑、湯劑、漱口劑、耳滴劑、敷劑等制劑;亦可將鮮品含漱、擠汁滴耳、揭爛涂敷。
|
注意事項 | 對膀胱有害,矯正藥為蜂蜜和砂糖。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酸漿代。
|
附方 | 1.治內(nèi)外各種熱性炎腫 取適量龍葵實,煎湯內(nèi)服或研成糊狀外敷。
2.治舌炎 取適量龍葵實煎湯漱口。
3.治頭痛,腮腺炎,腦膜炎,胃炎,腎炎 取適量龍葵實,研成糊狀外敷局部。
4. 治耳痛,眼部發(fā)炎 取適量尤葵實,擠出汁液,滴于耳道或涂眼部。(1~4方出自《注醫(yī)典》)
5. 治各種熱性皮膚瘙癢、癰腫 取適量龍葵實,研成糊狀,與喀什粉(碳酸鉛)、玫瑰花油調(diào)配制成敷劑,外敷于局部。
6.治燒傷,化膿性天花 取適量尤葵實,擠出汁液,與喀什粉(碳酸鉛)調(diào)配制成軟膏,涂于患處。
7. 治腫瘤 取適量龍葵實,搗研外敷于局部。
8.治口渴,遺精 取適量龍葵實食用。(5~8方出自《拜地依藥書》)
|
制劑 | 艾熱克 安古爾 西法 蒸露 龍葵果1000g,水5000ml。將龍葵果,除去雜質(zhì),洗凈后置蒸餾鍋里,倒進處方量之水,用溫火蒸餾出蒸露即可。性寒。功能退熱退燒,止渴清熱,軟堅消腫,解暑止瀉。主治各種熱性發(fā)熱,口渴煩熱,體內(nèi)外各種腫瘤,暑熱腹瀉。內(nèi)服,每日3次,每次1~3歲者服10~15ml,5~10歲者服15~20ml,10歲以上者服25~40ml。(《醫(yī)學(xué)大全》)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衛(wèi)生廳.維吾爾藥材標(biāo)推(上冊).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K),1993.79 藥理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衛(wèi)生廳.維吾爾藥材標(biāo)準(zhǔn)(上冊).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K),1993.79 [2]劉良,等.吉林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 1996,16(4):3 |
維藥名出處 | 《注醫(yī)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