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辣表
|
年份 | laamh biouv
|
別名 | 浙桐皮、木滿天星、樗葉花椒
|
來源 | 蕓香科植物椿葉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的樹皮、果實。
|
形態(tài)特征 | 喬木,高達15米。樹干上常有銳制,幼枝髓部中空。單數(shù)的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11~27,對生,狹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7~14厘米,寬5~6厘米,頂端長漸尖或尾尖,基部圓形,邊有細小鋸齒,齒間有透明腺點,無毛,下面有灰白色粉霜狀。花單性,白色,傘房狀圓錐花序頂生;花萼、花瓣均5,推花雄蕊5,藥隔頂端有1顆透明的腺點,有極短的退化子房,頂端2~3叉裂;雌花花柱短,柱頭頭狀,于房球形,由5心皮組成。蓇葖果成熟時紅色,頂端有極短的喙;種子黑色,有光澤。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密林中或濕潤地方。產(chǎn)于廣西那坡、凌云、金秀等縣市;分布于我國東南部各省份。
|
采集加工 | 立夏前后剝?nèi)淦?果實于10~11月成熟時采,曬干備用。
|
性味 | 果實,味辛、苦,性溫。有小毒。樹皮,味苦,性平。
|
功效 | 果實,溫中,止痛,燥濕,下氣,殺蟲。樹皮,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殺蟲。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果實,治胸腹寒痛、泄瀉、冷痹、赤白帶下、齲齒疼痛。樹皮,治產(chǎn)后關(guān)節(jié)痛、腰膝痛、鞘膜積液、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疥瘡、癬癥。
|
用法用量 | 果實1.5~3克,樹皮5~30克,水煎服。
|
方例 | 1.面神經(jīng)麻痹 辣表(椿葉花椒)樹皮30克,(豆鼓)90克,米酒150毫升,煮片刻,冷服,每日2~3劑。
|
化學(xué)成分 | 樗葉花椒樹皮含光葉花椒堿[1],茵芋堿,樟葉木防已堿,木蘭堿,揮發(fā)油[2]等。
|
藥理 | 1.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 樗葉花椒莖皮水提醇沉液以40g(生藥)/kg給小鼠灌服可顯著延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以30g/kg給小鼠灌服,對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yīng)有顯著抑制作用;60g/kg灌服,極顯著提高熱板法所得的小鼠痛閾值[1]。 2.解痙作用 樗葉花椒莖皮提取液20mg/ml可拮抗乙酰膽堿對在鼠離體回腸的收縮作用,拮抗率達100%[1]。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樗葉花椒莖皮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體外抑菌濃度為1:100,但對痢疾桿菌無效;1:10時對堇色毛癬菌、許蘭黃癬菌、鐵銹色癬菌、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1]。 4.毒性樗葉花椒莖皮提取液以100g/kg給小鼠灌服,連續(xù)7d,肉眼觀察及尸檢均正常。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82g/kg±11.07g/kg[1]。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 | [1]國家醫(yī)藥管理局中草藥情報中心站:《植物藥有效成分手冊》,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772。 [2]中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藥用植物資源開發(fā)研究所等:《中藥志》(第五冊),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439。 |
藥理參考文獻 | [1]李吉珍等:《中藥材》,1992,15(6):29。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
網(wǎng) 名: | (必填項) |
評論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