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瑰旁
|
年份 | geih biangh
|
別名 | 甘菊、藥菊
|
來源 | 菊科植物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的全草或頭狀花序。
|
形態(tài)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單葉互生,卵形至披針形,長5~15厘米,羽狀淺裂或半裂,葉下面有灰白色短柔毛,基部楔形,有短柄。頭狀花序直徑2.5~20厘米,大小不一,單生或數個集生于莖、枝頂端;總苞多層,外層綠色,外面被柔毛;舌狀花白色、紅色、紫色或黃色等種種;管狀花黃色。瘦果不發(fā)育;ㄆ9~11月,果期10~11月。
|
生態(tài)分布 | 廣西各地有栽培;全國大部分省份亦有栽培;日本也有。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全草,花于霜降前盛開時采,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苦、甘,性涼。
|
功效 | 疏風散熱,清肝明目。
|
傳統(tǒng)應用 | 治感冒發(fā)熱、高血壓、眩暈、小兒驚風、目赤腫痛、牙痛、疔瘡腫毒、婦女陰腫、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花6~18克,全草15~30克,水煎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
|
方例 | 1.疔瘡、無名腫毒 瑰旁(菊花)全草適量,搗爛取汁約250毫升,煮沸,米酒調服,渣敷患處。
|
化學成分 | |
藥理 | 1.抗菌作用 菊花水煎液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有抑菌作用[1]。菊花水浸液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鐵銹色小芽胞癬菌、羊毛樣小芽胞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有抑菌作用[2]。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菊花水煎醇沉制劑對離體免心有顯著擴張冠脈,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于恒壓灌流液中注人1g生藥時,可使2min內冠脈流量增加約62%,并使心率平均減慢20%左右。較大劑量對在位犬心,亦可致冠脈流量平均增加40%左右,心肌耗氧量平均增加27%。對電刺激兔中樞神經引起的缺血性心電圖ST段壓低有減輕作用,心率無變化或減慢,與離體兔心實驗結果基本一致。對實驗性冠狀動脈硬化兔的離體心臟,也能增加冠脈流量和提高心肌耗氧量。初步研究結果表明,該制劑擴張冠脈的作用,與心肌收縮時代謝產物的舒血管作用以及β-腎上腺素能受體無關[3]。杭白菊酚性部分可以增加豚鼠離體心臟冠脈流量,提高小鼠對減壓缺氧的耐受能力[4]。 3.其他作用 菊花水煎劑給大鼠灌服3星期后,抑制其肝微粒體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的活力,并能激活肝微粒體膽固醇7α-羥化酶[5]。菊花粉配成10%水溶液對兔灌服20ml/kg,有縮短凝血時間的效果,焙成炭藥的作用較生藥有所增強[6]。菊花制劑還能抑制皮內注射組胺所致的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其10mg的效力和蘆丁2.5mg相當[7]。菊花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均能抑制HIV逆轉錄醇和HIV復制[8]。 |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7:2009。 [2]Kaneta M,et al.C A,1978,88:186096f. [3]Takahashi M,et al.C A,1979,91:137156d. [4]邢振榮:《中草藥》,1992,23(3):129。 |
藥理參考文獻 | [1]重慶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內科中醫(yī)中藥研究組;《微生物學報》,1960,8(1):52。
[2]曹仁烈等:《中華皮膚科雜志》,1957,(4):286。
[3]浙江醫(yī)科大學生理教研組:《新醫(yī)藥學雜志》,1979,(2):124。
[4]楊學運等:《浙江醫(yī)科大學學報》,1989,18(6):282。
[5]王樹立等:《生物化學雜志》,1987,3(4):319。
[6]山東省中醫(yī)藥研究所藥理組:《藥學通報》,1965,11(12):562。
[7]方柱伸等:《醫(yī)學中央雜志》,1965,(20):640。
[8]Hu C Q.《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94,16(6):365。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