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1407
|
總例數(shù)
|
536例
|
性別例數(shù)
|
男469例,女67例
|
治療組例數(shù)
|
473例
|
對照組例數(shù)
|
63例
|
年齡區(qū)間
|
年齡l6~78歲
|
平均年齡
|
平均42.5歲
|
疾病
|
腰椎管術后硬膜外粘連
|
并發(fā)癥
|
|
藥品通用名稱
|
聚乙二醇小檗堿注射液
|
藥品商品名稱
|
粘連平
|
藥品英文名稱
|
|
劑型
|
注射液
|
規(guī)格
|
|
批準文號
|
|
生產廠家
|
|
分類
|
化學藥品
|
用藥目的
|
預防
|
用法用量
|
手術方法:單節(jié)段椎問盤突出采用單開窗法。其中,中央型突出者采用雙側開窗法,多發(fā)性突出采用分別開窗法。采用脊神經后支阻滯麻醉,患者取俯臥位,后正中切口4.0~5.0cm,只剝離患側骶棘肌,顯露椎板間隙,不損傷棘上和棘問韌帶,切除椎板問黃韌帶,先用直角椎板鉗切除上、下椎板下、上緣,開窗2.0cm×2.0cm大小,再換用135度椎板鉗切除椎板的內板和棘突基底部,擴大減壓范圍,顯露突出的椎問盤和神經根,用棉片保護神經根后切開纖維環(huán),摘除髓核,注意勿損傷椎板軟骨。摘除髓核后若神經根仍緊張、有觸痛,多考慮側隱窩狹窄,再擴大側隱窩和神經根孔,直到神經根完全松弛。遇到椎間盤纖維環(huán)鈣化、骨化或椎間隙明顯狹窄時,髓核鉗無法進入椎問隙,用脊柱花刀在椎問隙處開一小窗,逐漸擴大椎間隙,再摘除髓核。突出的椎問盤椎體上下緣有骨贅明顯突起壓迫脊髓或神經根時,用特制骨刀將骨贅切除,達到徹底減壓的目的。冰鹽水沖洗,止血徹底后473例縫合骶棘肌前在椎板問缺損區(qū)域置入粘連平3.0mL(實驗組),63例未放置粘連平(對照組)。術后傷口內置負壓引流,48小時后拔除,行雙側直腿抬高鍛煉,術后6天戴腰圍下地活動。所有手術均由同一術者完成。
|
聯(lián)合用藥
|
|
療效評價標準
|
術后2周觀察體溫,全身有無不良反應,局部傷口愈合情況,早期神經體征如直腿抬高試驗、神經支配區(qū)感覺,復查肝腎功能。術后6個月療效參考Amoldi標準進行評定,優(yōu):腰痛和放射性臀部痛、腿痛等術前癥狀完全消失,腰椎活動不受限,下肢肌力正常,3個月內恢復原來工作;良:術前癥狀消失,勞累后輕度腰痛但不影響工作;進步:術后仍有腰腿痛,下肢肌力仍未恢復正常,但較術前減輕;差:術后癥狀未能緩解,不能勝任原來工作,仍需治療者。手術節(jié)段CT復查顯示硬膜外瘢痕粘連。
|
治療效果及臨床指征比較
|
術后2周,536例體溫均在正常范圍內,全身無不良反應,傷口均I期愈合。實驗組6例,對照組2例術后第2天出現(xiàn)下肢放射性疼痛,考慮為術中牽拉神經根所致反應性水腫,對癥支持后癥狀緩解,其余患者術后疼痛明顯緩解,直腿抬高試驗接近正常。術后神經支配區(qū)麻木感明顯減輕,復查血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均在正常值范圍。術后6個月,實驗組:優(yōu)378例,良76例,進步l9例,差0例,優(yōu)良率達95.98% ;對照組優(yōu)45例,良ll例,進步5例,差2例。術后36個月,對對照組療效差的2例行再次手術,發(fā)現(xiàn)椎管內粘連明顯,神經根被瘢痕包裹,張力大,對其行瘢痕松解術,并留置粘連平,術后療效顯示良。實驗組148例,對照組27例獲得CT復查,顯示實驗組可見硬膜囊與背部肌肉瘢痕問存在潛在問隙,瘢痕組織與硬膜囊及神經根無粘連;對照組瘢痕組織與硬膜囊或神經根有不同程度粘連。
|
本研究報道不良反應
|
該制劑應用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副作用,且對肝功能、血象均無影響,安全有效。
|
其他報道不良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