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感冒舒沖劑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顆粒劑 |
藥物組成 | 大青葉、連翹、荊芥、防風(fēng)、薄荷、牛蒡子、桔梗、白芷、甘草。 |
加減 | |
功效 | 疏風(fēng)清熱,發(fā)表宣肺。 |
主治 | 用于風(fēng)熱感冒,頭痛體困,發(fā)熱惡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
制備方法 | 取連翹、荊芥、薄荷各1/3量提取揮發(fā)油,剩余部分與其余大青葉等6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90℃),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靜置,分取上清液,加水攪勻,冷藏,靜置1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90℃),加蔗糖、糊精適量,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噴加揮發(fā)油,混勻,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袋裝15g,每次15g,日3次口服;病情較重者,首次可加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所治150例感冒患者,服藥前均查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凡正常以下者列為觀察對象。觀察組124例,男51例,女73例;年齡14歲-60歲。對照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齡15-16歲。結(jié)果:觀察組顯效率為52.4%,有效率為79%;對照組顯效率為2%,有效率為57.7%。所治495例感冒患者,首批157例均用感冒舒沖劑治療,余338例按5:1分組,治療組282例,對照組56例;均為發(fā)病24小時內(nèi)的患者。對照組服用感冒退熱沖劑治療。439例服用感冒沖劑治療,總有效率為84.2%。其中治療組282例,有效率為84%;對照組56例,有效率為69.6%,經(jīng)卡方檢驗(P<0.05)。說明:感冒舒沖劑療效優(yōu)于感冒退熱沖劑。高熱患者一般服藥后3小時左右即開出熱退,體溫一般不再回升,且無大汗淋漓之弊。對普通感冒的發(fā)熱、惡寒、頭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的癥狀,顯效率在80-87.2%之間;對喉痛、咳嗽、咽部充血的顯效率在55.9-69.2%之間;對流行性感冒的上述癥狀,其顯效率分別為74.2-83.6%及51.4-66.7%。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本品為淺棕色至棕色的顆粒;味甜而后酸、苦。應(yīng)符合顆粒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 (1)取本品15g,加水50ml,攪拌使溶解,離心,取上清液,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試液洗滌2次,每次20ml,分取正丁醇層,水浴蒸干,殘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連翹對照藥材1g,加水40ml,置水浴中加熱1小時,取出,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乙醇20ml,回流提取30分鐘,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2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醋酐-硫酸(20:1)溶液,于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n)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日光下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紫外光燈(365nm)下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2)取牛蒡子對照藥材1g,加乙醇2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2ml使溶解,濾過,濾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對照藥材溶液及(1)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40: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