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荷葉320g,藕節(jié)64g,大薊(炭)48g,小薊(炭)48g,知母64g,黃芩(炭)64g,地黃(炭)96g,棕櫚(炭)96g,梔于(焦)64g,白茅根(炭)96g,玄參96g,白芍64g,當歸32g,香墨8g。 |
加減 | |
功效 | 涼血止血。 |
主治 | 用于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
制備方法 | 將荷葉取出一半炒炭,另一半用黃酒240g浸拌,置罐中,加蓋封閉,隔水燉至酒盡,取出,低溫干燥,與其余藕節(jié)等十3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4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丸重9g,每次1丸,日2-3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忌食辛辣油膩,忌氣惱。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止血,解熱,抗菌作用。 1.止血:荷葉、藕節(jié)、大薊(炭)、小薊(炭)、棕櫚(炭)、香墨、白茅根(炭)具有止血作用。 2. 解熱:玄參、白芍、當歸、地黃、知母、黃芩、梔子具有解熱作用。 3.抗菌:知母、地黃、梔子、玄參、白芍、當歸具有抗菌作用。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本品為黑色的大蜜丸;氣微,味甘、后微苦。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淀粉粒類長圓形,一端較大,有的一邊凸出,直徑約至30μm,臍點人字狀或短縫狀,位于較大端,層紋明顯。葉上表皮細胞多角形,外壁乳頭狀突起;草酸鈣簇晶直徑約至40μm,存在于葉肉組織中。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長26-110μm。草酸鈣簇晶直徑18-32μm,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中含有數(shù)個簇晶。纖維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纖維束棕色,表面圓形細胞中含硅質(zhì)塊。種皮石細胞黃色或淡棕色,多破碎,完整者長多角形、長方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壁厚,有大的圓紋孔,胞腔棕紅色。石細胞黃棕色或無色,類長方形、類圓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直徑約至94μm。表皮細胞縱列,常由1個長細胞與2個短細胞相間連接,長細胞壁波狀彎曲,稍增厚,木化。不規(guī)則團塊棕黑色或黑色。 (2)取本品18g,切碎,加硅藻土15g,研勻,加乙醚100ml,放置1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當歸對照藥材0.2g,加乙醇10ml,超聲處理5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μl、對照藥材溶液1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本品18g,切碎,加硅藻土6g,研勻,加乙醇10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用乙醚浸泡(約3分鐘)3次,每次15ml,傾去乙醚,殘渣加水30ml使溶解,加鹽酸1ml,加熱回流1小時,冷卻,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乙醚5ml使溶解,將乙醚液加在中性氧化鋁柱(200-300目,5g,內(nèi)徑10mm)上,用乙醚15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丙酮(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新配制的8%香草醛無水乙醇溶液-硫酸溶液(7→10)(5:1)的混合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