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醫(yī)研究1988,(3):29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I號:黨參、黃芪、仙靈脾、鹿茸、枸杞子、補(bǔ)骨脂、肉桂、當(dāng)歸、雞血藤。丹參Ⅱ號:熟地、何首烏、菟絲子、黃精、陳皮、黃芪、當(dāng)歸、雞血藤。丹參Ⅲ號:Ⅰ號藥與Ⅱ號藥合方。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制備方法 | 按上方的組合制成水蜜丸,每丸含生藥0.2g。 |
用法用量 | 上述3方分別用于陰虛、陽虛、陰陽俱虛的ITP患者。每次40粒,每日3次,小兒減量。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60例中,男性17例。女性43例;年齡2-13歲2例,14-25歲11例,26-35歲23例,36-45歲13例,46-65歲11例。治療后血小板由原來的0.9-8萬/mm3,平均4.6±1.98萬/mm3升高到2.1-15萬/mm3,平均9.3±2.95萬/mm3,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T值為12.9649,P<0.001,有顯著性差異。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