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新中醫(yī)1989,(7):24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白術(shù)20g,人參10g,天麻10g,炙甘草5g,沉香5g,青皮5g,紫蘇葉5g,白芷5g,木瓜5g,烏藥15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面神經(jīng)麻痹。 |
制備方法 | 上藥共細末。 |
用法用量 | 每日40-80g,水煎服,10日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100例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16-63歲;病程3-36個月。均具典型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癥狀,并經(jīng)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檢查,排除其它疾患。療效標準:痊愈:自覺癥狀全消,患側(cè)表情肌運動正常,功能全復(fù);顯效:自覺癥狀大減,患測表情肌運動近于正常,但尚有部分酸、麻或無力感;進步:自覺癥狀減,患測表情肌部分恢復(fù),但蹙眉、閉目、露齒試驗中仍有一項不正常;無效。自覺癥狀及體征與治前無改變。結(jié)果:痊愈76例,顯效7例,進步8例,無效9例。 又有報道,用明天麻6-12g,蘇葉10g,白芷10g,合烏藥10g,青皮8g,沉香3-5g,木瓜10g,黨參15g,白術(shù)10g。水煎服。重癥患者或服藥見效緩慢者再加全蟲3-6g、蜈蚣3條;若兼氣虛、眼瞼放縱不收者加生芪15-20g。水煎服。治療面癱59例,男42例,女17例;年齡最小者9歲,最大者40歲;病程最短者2日,最長者超過30日。療效標準:倍耳性癱瘓及其它體征消失者為臨床治愈;微笑或說話時口角仍明顯下垂,單側(cè)頰齦溝無食物殘渣儲存者為好轉(zhuǎn);癥狀、體征無好轉(zhuǎn)者為無效。結(jié)果:臨床治愈率占88.1%,好轉(zhuǎn)率占10.2%,無效率占2%。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