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湖北中醫(yī)雜志1986,(2):34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桃仁、紅花、血竭、芒硝、郁金等。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嬰幼兒斜頸。 |
制備方法 | 上藥共碾細末。 |
用法用量 | 根據(jù)患兒腫塊之大小,剪一比腫塊稍大之紗布塊,先涂上調(diào)和劑,后撒上藥粉,敷貼于腫塊上,外用膠布固定,隔日換藥1次。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嬰幼兒斜頸51例中,男23例,女28例,年齡24日至2.5歲。體檢均未發(fā)現(xiàn)先天畸形,但頸部均有大小不同之腫塊,腫塊最大為3×4cm,最小為0.5×1cm。結(jié)果:頭不偏,胸鎖乳突肌包塊消失為治愈共50例,1例無效為自動放棄治療。外敷次數(shù)最多27次,最少3次。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