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原機啟徽1370年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生地黃0.9g,獨活0.9g,黃柏0.9g,防風(fēng)0.9g,知母0.9g,蔓荊子1.2g,前胡1.2g,羌活1.2g,白芷1.2g,生草1.2g,黃芩(酒制)1.5g,寒水石1.5g,梔子1.5g,黃連(酒制)1.5g,防己0.9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腎陰不足,風(fēng)濕夾熱,上蒸于目,瞳神緊小或偏缺不圓。現(xiàn)用于虹膜睫狀體炎。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去滓,大熱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應(yīng)用本方加減:防風(fēng)、防己各6g,黃連末(沖)3g,生石膏(先煎)30g,白芷、生地各10g,生甘草、丹皮各6g,生苡仁12g,鹽知母、鹽黃柏、羌活各6g,蔓荊子、連翹各10g。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色素膜炎30例,39只眼,男17例,女13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14歲。療效標準:①痊愈:癥狀消失,房前、房后節(jié)病變已變陳舊,視力恢復(fù)到發(fā)病前視力;②顯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視力明顯進步,病變基本為陳舊;③好轉(zhuǎn):癥狀明顯好轉(zhuǎn),視力進步,病變已控制或大部分吸收。結(jié)果:痊愈19例,24只眼;顯效9例,13只眼;好轉(zhuǎn)2例,2只眼。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