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醫(yī)雜志1987,(2):114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薏苡仁15-30g,茯苓15g,雞血藤12g,丹參15g,仙靈脾15-30g,桑寄生10-2Og,首烏12g,菟絲子15g,黃柏15-20g,敗醬草15-25g,虎杖15g,焦山楂15-20g。 |
加減 | 肝區(qū)痛加川楝子、元胡、佛手;納差腹脹加炒麥芽、炒萊菔子、陳皮;肢倦乏力加黃芪、黨參、白術(shù);腰膝酸軟加木瓜、杜仲;溲黃便干加茵陳、龍膽草、山梔子;五心煩熱、舌紅苔少加黃精、石斛、枸杞子、生地;大便溏薄加山藥、扁豆、車前子;舌苔厚膩加佩蘭、藿香、蔻仁。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乙型肝炎。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3次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慢性乙型肝炎 20例,男16例,女4例。其中肝區(qū)疼痛16例,納差腹脹15例,肢倦乏力16例,腰膝酸軟12例,溲黃便干5例。20例患者治療前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均為HBsAg(-)、HBeAg(+)、抗-HBc(+)、抗-HBs(-)、抗-HBe(-)。應(yīng)用上方10-30劑,患者自覺癥狀、精神、體力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最快者3-5劑即有顯效。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