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yin mu he p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山茶科植物銀木荷的莖皮或根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銀木荷 喬木,高20-30m,小枝深紫色或深褐色,幼枝有銀白色絨毛。葉紙質(zhì)或近革質(zhì),橢圓形,長7-14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下面有白色柔毛或后脫落;ò咨,4-6朵集成傘狀或總狀花序,腋生或簇生于小枝頂端,花梗上部稍下彎;萼片5,近圓形,外面及邊緣有絲狀毛;花瓣,5,其中1片白色,兜形,其余4片下部略帶紅色,有絲狀毛;雄蕊多數(shù);子房有白毛,柱頭5裂。蒴果球形,木質(zhì),直徑約1.5cm,5裂。種子長5-6mm,周圍有寬翅。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湖南、廣西及西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900-3000m的山坡、林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集,洗凈,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平;有毒 |
歸經(jīng) | 大腸經(jīng) |
功效 | 清熱止。或(qū)蟲 |
功效分類 | 清熱止痢藥;驅(qū)蟲藥 |
主治 | 痢疾;蛔蟲;絳蟲病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chima argentea Pritz. |
科屬分類 | 山茶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