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竹葉椒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竹葉椒

  
別名 花椒、花胡椒、搜山虎野花椒、臭花椒、三葉花椒、山胡椒、玉椒、山花椒、雞椒、白總管、萬花針、巖椒。
漢語拼音 zhu ye jiao
英文名 Fruit of Chinese Wingleaf Prickyash
藥材基原 為雙子葉植物藥蕓香科植物竹葉椒的果實。
動植物形態(tài) 竹葉椒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4m。枝直出而擴展,有彎曲而基部扁平的皮刺,老枝上的皮刺基部木栓化,莖干上的刺其基部為扁圓形墊狀。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葉軸無毛,具寬翼和皮刺;小葉無柄;小葉片3-5,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9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小圓齒,兩面無毛而疏生透明腺點,主脈上具針刺,例脈不明顯,紙質。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長2-6cm;花被片6-8,藥隔頂部有腺點一顆;雌花心皮2-4,通常l-2個發(fā)育。蓇葖果1-2瓣,稀3瓣,紅色,表面有突起的腺點。種子卵形,黑色,有光澤;ㄆ3-5月,果期6-8月。
資源分布 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臺灣等地。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海拔2300m以下的山坡疏林、灌叢中及路旁。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6-8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漿果皮曬干,除去種子備用。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球形小分果1-2,直徑4-5mm,頂端具細小喙尖,基都無末發(fā)育離生心皮,距基部約0.7mm處小果柄頂部具節(jié),稍膨大。外表面紅棕色至褐紅色,稀疏散布明顯凸出成瘤狀的油腺點。內果皮光滑,淡黃色,薄革質。果柄被疏短毛。種子圓珠形,直徑約3mm,表面深黑色,光亮,密布小點,種臍圓形,種脊明顯。果實成熟時珠柄與內果皮基部相連,果皮質較脆。氣香,味麻而涼。以色紅棕、味麻有涼感者為佳。
顯微鑒別 果皮橫切面:果皮外方顯著凹凸狀。表皮細胞1列,有時外被角質層。下皮細胞1-2列。中果皮寬廣,由薄壁細胞組成,分布油室5-6個,直徑311-467μm,維管束12-15個。內果皮為2-5列,木化,厚壁細胞。表皮及下皮細胞內含眾多無定形或顆粒狀棕色色素,中果皮薄壁細胞含較多草酸鈣簇晶,直徑10-40μm,并有少量方晶及圓形淀粉粒。
中藥化學成分 果實含揮發(fā)油。莖含木蘭花堿0.02%、竹葉椒堿(Xanthoplanine)0.01%。
理化性質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藥性 味辛;微苦;性溫;小毒
歸經(jīng) 肺;大腸經(jīng)
功效 溫中燥溫;散寒止痛;驅蟲止癢
功效分類 祛風藥;祛濕藥
主治 脘腹冷痛;寒濕吐瀉;蛔厥腹痛;齲齒牙痛;濕疹;疥癬癢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研末,1-3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含漱;或酒精浸泡外搽;或研末粉塞入齲齒洞中,或鮮品搗敷。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行氣消腫,祛風散瘀,止咳,祛蛔。治胃痛。
2.《江西草藥》:散寒止痛,解蛇毒。
3、.《四川常用中草藥》:散寒,行氣,殺蟲,祛風。治胸腹冷痛,蛔蟲肚痛,風寒牙痛,濕毒癢瘡。
考證 出自《本草圖經(jīng)》
藥物應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Zanthoxylum armatum DC.[Z.planispinum Sieb.et Zucc.;Z.alatum Roxb.var.planispinum Rehd.et Wils.]
科屬分類 蕓香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