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gou wei cao z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禾本科植物狗尾草的種子。 |
動植物形態(tài) | 狗尾草,一年生草本。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0-100cm,基部徑達3-7mm。葉鞘松馳,邊緣具較徑的密綿毛狀纖毛;葉舌極短,邊緣有纖毛;葉片扁平,長三角狀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鈍圓形,幾成栽狀或漸窄,長4-30cm,寬2-18mm,通常無毛或疏具疣毛,邊緣粗糙。圓錐花序緊密呈圓柱狀或基部稍疏離,直方或稍彎垂,主軸被較長柔毛,長2-15cm,寬4-13mm(除剛毛外),剛毛長4-12mm,粗糙,直或稍扭曲,通常綠色或褐黃到紫紅或紫色;小穗2-5個簇生于主軸上或更多的小穗著生在短小枝上,橢圓形,先端鈍,長2-2.5mm,鉛綠色;第1穎卵形,長約為小穗的1/3,具3脈,第2穎幾與小穗等長,橢圓形,具5-7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先端鈍,其內稃短小狹窄,第2外稃橢圓形,具細點狀皺紋,邊緣內卷,狹窄;鱗被楔形,先端微凹;花柱基分離。穎果灰白色。花、果期5-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全國各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荒野、道旁。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收成熟果穗,搓下種子,去凈雜質,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
歸經 | |
功效 | 解毒;止瀉;截瘧 |
功效分類 | 解毒藥;止瀉藥;截瘧藥 |
主治 | 纏腰火丹;泄瀉;瘧疾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沖。外用:適量,炒焦,研末調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etaria viridis(L.)Beauv. |
科屬分類 | 禾本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