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馬膏、馬鬐頭膏、馬脂 |
漢語拼音 | ma qi gao |
英文名 | Horse fat |
藥材基原 | 為馬科動物馬項上的皮下脂肪。 |
動植物形態(tài) | 馬,體格高大,骨骼肌發(fā)達(dá),四肢強頸有力。體高1.27-1.60m,體重225-773kg。雌雄差異很大。馬頭面部狹長,耳小而尖,直立。鼻寬,眼大。從頭頂起沿頸背至肩胛,具有長毛即鬃毛。兩耳間垂向額部的長毛稱門鬃。身體余部皆被短而均勻的毛,毛部也有長的鬃毛。我國馬的品種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種,因品種不同,身體大小、毛色也有差異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
資源分布 | 全國各地均有飼養(yǎng)。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馬屬草原動物,善奔馳,草食。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宰殺后取頂上的皮下脂肪,煉油,冷卻。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性平 |
歸經(jīng) | 脾;腎經(jīng) |
功效 | 生發(fā);潤膚;祛風(fēng)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藥;通絡(luò)藥 |
主治 | 脫發(fā);白禿瘡;皮膚皸裂;偏風(fēng)口?僻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涂搽。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綱目》:按《靈樞經(jīng)》云:卒口僻急者,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頰筋有熱,則縱緩不收,以桑鉤鉤之,以生桑灰置坎中坐之,以馬膏熨其急頰,以白酒和桂末涂其緩頰,且飲美酒,瞰炙肉,為之三拊而已。 2.《靈樞》無注本,世多不知此方之妙。竊謂口頰喎僻乃風(fēng)中血脈也。手足陽明之筋絡(luò)于口,會太陽之筋絡(luò)于目,寒則筋急而僻,熱則筋緩而縱,寒者急而熱者緩也。急者皮膚頑痹,營衛(wèi)凝滯。治法,急者緩之,緩者急之,故用馬膏之甘平柔緩以摩其急,以潤其痹,以通其血脈,用桂酒之辛熱急束,以涂其緩,以和其營衛(wèi),以通其經(jīng)絡(luò),桑能治風(fēng)痹,通節(jié)竅也。病在上者,酒以行之,甘以助之,故飲美酒,啖炙肉云。 3.《別錄》:主生發(fā)。 4.《綱目》:治手足皴粗,入脂澤,用療偏風(fēng)口喎僻。 |
考證 | 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Adeps Equ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 |
科屬分類 | 馬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