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紫花丹參
|
漢語拼音 |
xue shan shu wei cao
|
英文名 |
Jokul Salvia
|
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雪山鼠尾草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13-45cm。莖直立,具條紋。根莖粗壯。其上密生鱗片葉卵圓狀三角形。葉有基出葉和莖生葉兩種,基出葉葉柄長2-20cm;葉片均為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圓形,長2-11cm,寬約為長的一增或與長約相等,邊緣具小圓齒,兩面密被長柔毛。輪傘花序,每輪花6朵,組成長10-20cm的總狀花序;下部苞片與葉相似,上部苞片卵圓形,具長柔毛狀緣毛;花萼寬鐘狀,二唇形;花冠藍紫色或紫色,基部黃色,冠筒長約為花萼的2倍,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半圓形,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發(fā)育雄蕊伸在上唇下,花絲扁平;退化雄蕊短。花柱內(nèi)藏,先端呈不相等2淺裂;花盤前方稍膨大;ㄆ7-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高山林下、山坡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根呈圓錐形,長5-10cm,直徑1-3cm,表面灰褐色。質(zhì)松脆。氣微,味微苦
|
中藥化學成分 |
根含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亞甲基丹參醌(methylene tanshinquinone),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1].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功效分類 |
涼血藥
|
主治 |
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瘀血腹痛;崩漏;癥瘕;瘰疬;紅疹;跌打損傷;漆瘡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或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
藥物應用鑒別 |
《新華本草綱要》:根:功用同丹參。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Salviae Evarsian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lauia euarsiana Hand.-Mazz.
|
科屬分類 |
唇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