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pu di shu gen
|
英文名 |
Root of Torpedograss
|
藥材基原 |
為禾本科植物鋪地黍的根莖及根。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鋪地黍,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發(fā)達(dá)。稈直立,堅(jiān)挺,高50-100cm,多節(jié)。葉鞘光滑,邊緣被纖毛;葉舌很小,長約0.5mm,具纖毛;葉片質(zhì)硬,線形長5-25cm,寬3-6mm,干時(shí)上部常卷折呈現(xiàn)錐狀,上面被柔毛,下面光滑。圓錐花序開展,長5-20cm,主軸直立;分枝斜向上伸,粗糙,具棱槽,下部裸露;小穗長圓形,先端尖,無毛,長約3mm;第1穎長約為小穗的1/4,包卷小穗基部,先端截平或圓鈍,脈不明顯,第2穎與小穎等長,具7-9脈,先端喙尖,第1小花雄性;其外稃與第2穎等長同形但較寬,內(nèi)稃膜質(zhì),幾等長于外稃;雄蕊3,花藥黑褐色;第2小花結(jié)實(shí),谷粒長圓形,長2.2-2.5mm,平滑光亮,先端尖;ā⒐6-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我國東南各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邊、溪邊以及潮濕之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泥土,洗凈,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苦;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平肝;利濕解毒;活血祛瘀
|
功效分類 |
清熱燥濕藥
|
主治 |
高血壓病;鼻衄;濕熱帶下;淋濁;鼻竇炎;腮腺炎;黃疸型肝炎;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高血壓病: 鮮鋪地黍根莖一至二兩,冰糖適量。水燉服,每日一劑?蛇B服數(shù)周。②治鼻竇炎: 鋪地黍鮮根一至二兩,冰糖少許。水燉服。③治鼻出血:鋪地黍鮮根莖一至二兩。水煎服。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福建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panici repentics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Panicum repens L.
|
科屬分類 |
禾本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