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獨(dú)根木、山辣椒樹、艾角青、震天雷、雞爪花 |
漢語拼音 | dan gen m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夾竹桃科植物海南狗牙花的根或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灌木,高1-3m。全株具乳汁,無毛。根直而粗長,支根少。葉對(duì)生;葉柄長2-14mm;葉片紙質(zhì),干后淡黃色,倒卵狀橢圓形,長4-9cm,寬1.7-3.5cm,先端短急尖,基部寬楔形,全緣。假傘房多歧聚傘花序腋生,稀假頂生;花5數(shù);花蕾圓筒狀,先端急尖;花萼內(nèi)面有腺體;花冠白色,高腳碟狀,花冠裂片向右旋轉(zhuǎn),長圓狀鐮刀形,基部邊緣覆瓦狀排列,花冠筒上部膨大;雄蕊著生于花冠筒中部,花藥到達(dá)喉部,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由急尖附屬物組成;心皮2,離生,花柱圓筒形,柱頭2裂。蓇葖果雙生,極叉開近一直線,有長喙。種子無種毛。花、果期3-1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地疏密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葉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或圓錐形,長可達(dá)30cm,直徑約8cm,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具縱裂紋,皮部易剝 落,而露出棕黃色木部,鮮時(shí)有乳汁溢出,干后呈棕色稠狀物附著。質(zhì)堅(jiān)硬,不易折斷,斷面中央木部占大部分,淡黃色。氣微,味微苦。 顯微鑒別 與藥用狗牙花類同,唯木質(zhì)部呈中心性,淀粉粒臍點(diǎn)三叉狀,偏光現(xiàn)象明顯。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根含冠狗牙花定堿(coronaridine),3-(β-羥基 乙基)冠狗牙花定堿[3(β-hydroxyethyl)coronaridine],3-氧冠狗牙花定堿(3-oxycoronaridine),冠狗牙花定堿羥基偽吲哚(coro-naridine hydroxyindolenine),海尼山辣椒堿(heyneanine),10-羥基海尼山辣椒堿(10-h(huán)ydroxyheyneanine),伏康堿(vobasine),派利文堿(perivine),伊波加木胺(ibogamine),縫籽木醇(geissoschizol),10-羥基縫籽木醇(10-h(huán)ydroxygeissoschizol),海南狗牙花堿(ervahanine)A、B、C等[1,2]。尚含海南狗牙花胺(er-vahaimine)A、B、C和海南狗牙花米定堿(ervahainamidine)A、B[3]。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性涼 |
歸經(jīng) | 肝;胃;大腸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降壓;消腫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高血壓。谎屎砟[痛;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瘡癤;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解毒散結(jié),祛風(fēng)止痛。治咽喉腫痛,乳腺炎,風(fēng)濕痛,跌打損傷,胃寒疼痛,高血壓。 2.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清熱解毒,散結(jié)利咽。治高血壓頭痛,痢疾。 |
考證 | 出自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seu Folium Ervatamiae Hainanensis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Ervatamia hainanensis Tsiang |
科屬分類 | 夾竹桃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