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dao lao ne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蕁麻科植物大葉冷水花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液汁草本,高20-100cm。莖光滑,單一或具分枝,基部多少膝曲。單葉對生;葉柄長1-5cm;托葉三角狀,長3-6mm;葉片紙質(zhì),卵狀長圓形至橢圓形,長7-20cm,寬3-8cm,多少偏斜,先端漸尖或尾狀尖,基部鈍或稍心形,邊緣具粗鋸齒,兩面均散生細線形鐘乳體;基出脈3條,側脈近橫生;▎涡,雌雄異株或同株,同株時則雄花生于上部葉腋;花序為集團狀圓錐花序,長2-8cm,單生葉腋,總花梗長0.5-6cm;雄花被片4,雄蕊4,與花被片近等長;雌花被片3,極不等形,中間1枚大,舟形,長約lmm,兩側2枚小,三角狀,長約0.3mm,退化雄蕊3,扁帶狀。瘦果扁卵形,長約1mm,淡黃色;ㄆ8-9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300-1600m的陰濕山地、溝旁及巖壁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淡;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祛瘀止痛;利尿消腫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祛瘀止痛藥;利尿消腫藥
|
主治 |
無名腫毒;跌打骨折;小便不利;浮腫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ilea martinii(Levl.)Hand.Mazz.[Boehmeria martini Levl.]
|
科屬分類 |
蕁麻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