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地 | 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衡山、廬山、江淮州郡皆有之。 |
生境 | |
性味 | 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
歸經 | |
藥物形態(tài) | 春生苗,似狼牙,亦類益母而莖圓,高三、二尺,抽三、四穗子。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七月、八月采苗葉,日干用。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量鑒定 | |
主治 |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用 | 葛氏治卒大腹水病,用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再煎,令稠厚,以粉和丸。一服二、三大豆許,加四、五豆,神良。 |
配伍應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馬鞭草 ,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衡山、廬山、江淮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似狼牙,亦類益母而莖圓,高三、二尺,抽三、四穗子。七月、八月采苗葉,日干用。味甘、苦,微寒,有小毒;蛟谱右嗤ㄓ。古方多用之。葛氏治卒大腹水病,用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再煎,令稠厚,以粉和丸。一服二、三大豆許,加四、五豆,神良。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