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以至臥地不起,體溫大都在37℃以下,但飲食欲、反芻、排糞、排尿、瘤胃蠕動并無異常。臨床表現按其程度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輕度:大多屬重役之后臥地不起,或在使役中倒入田中,常發(fā)生在農忙季節(jié)。牛體膘尚且在六、七成之間,體溫正常或稍低,起臥費力,其他一般無特異表現。
2、中度:病牛起立艱難,常需人扶持方可站立,邁步蹣跚,骨架顯露,眼球內陷。食欲稍減,呈輕、中度脫水,但無飲欲。對外反應遲鈍,采食、咀嚼、反芻緩慢,心跳在30次/分左右。此類牛大多在入冬后一兩個月發(fā)生。
3、重度:病牛極度消瘦,臥地不起,口、耳、鼻、蹄等末梢部厥冷,眼球深陷,呈中度以上脫水。被毛粗亂,皮膚失去彈性,有的下頜部浮腫。體溫在36℃下,胃腸蠕動緩慢,肛門括約肌松弛,排便無力。呼吸緩慢,呼出的氣溫下降,心跳在30次/分以下。病程長者,常在腕、膝、跟結節(jié)、大轉子等部乃至胸壁兩側肋骨部養(yǎng)兔技術發(fā)生褥瘡,繼而形成經久難愈的肉芽創(chuàng)。有的耳尖、尾端出現干性壞死。衰竭病牛血液中紅細胞數偏低,白細胞稍低于正常,嗜中性細胞增多,淋巴細胞降低。
三、防治
該病的死亡或淘汰率較高,長江以北冬春氣溫較低地區(qū)則更高。在治療上,輕癥牛在補糖、強心和糾正水解代謝失調以后可以很快好轉,經一定時間的休息,補給青綠飼料和蛋白質飼料,必要時注射同化激素以后,體況能很快復元。但在一些中度和重度病牛的治療過程中常常遇到病情不穩(wěn)定的情況,最后不免死亡和淘汰。
上述情況從綜合病因來看,都是在營養(yǎng)代謝障礙的基礎上發(fā)生全身性的能量代謝降低后發(fā)生衰竭的,由此推斷病畜存在低蛋白血癥和低血糖癥;等滲性脫水和低血鉀;心、肝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