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御藥院方》卷六。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益精髓,壯元陽,補(bǔ)虛乏,健脾胃,美飲食。
|
主治 | 諸虛不足,氣血虛衰,精神減少,肢體瘦悴,行步艱難。
|
制備方法 | 上用鹿角30斤,東流河水30擔(dān),同灶鐵鍋2只,靠鹿頂截角,用赤石脂、鹽泥于截動(dòng)處涂固之,勿令透氣,于甑內(nèi)蒸一炊時(shí),用馬藺刷就熱湯刷去角上血刺、塵垢訖,可長(zhǎng)3-4寸截?cái)嗦菇牵鈱⑶凹?4味拌和停勻,先鋪1層角于鍋內(nèi),角上鋪1層藥,如此勻作3層鋪之,將河水添在藥鍋內(nèi),其水于角上常令高3寸,用無煙木炭慢慢煎熬,常令小沸,勿令大滾。外一鍋內(nèi),專將河水煎湯,亦勿令大滾。如藥鍋內(nèi)水稍下,卻于熱湯內(nèi)取添,止令3寸,卻取河水添在熟湯內(nèi),續(xù)續(xù)倒添至24時(shí),住火候冷,將鹿角撈出,用生絹取汁,其藥滓不用。外將藥汁如前法再熬,更不用加水,如膏成滴水中凝結(jié)不散,方始成膏。
|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空心暖酒化服。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