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冠心病化痰類藥對
    

本草求真:冠心病化痰類藥對

瓜蔞——薤白丹參)
[藥對來源]《金匱要略》瓜蔞薤白白酒湯,栝蔞實一枚(搗,薤白半斤白酒七升,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主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guān)上小緊數(shù),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配對應(yīng)用]胸痹之證,多因胸陽不振、痰濁交結(jié)所致。胸中陽氣不暢、痰濁閉阻于心胸,證見胸痛胸悶、短氣不利、喘息咳唾、時作時止,甚或胸痛徹背、背痛徹心、痛無休止,脈沉遲、弦緊,舌苔白膩等。瓜蔞善開胸中痰結(jié),導(dǎo)痰濁下行;薤白味辛而性滑,辛通胸中之陽,滑除陰寒之結(jié)。二者相輔相助,利氣通陽、散結(jié)消痰,合為治胸痹的常用藥對。
臨床應(yīng)用于:
①用治胸痹,若陽氣郁遏較重者,適加白酒,方如《金匱》瓜蔞薤白白酒湯;若痰濁內(nèi)阻較盛者,加半夏以化痰降逆,方如《金匱》瓜蔞薤白半夏湯;若氣機壅遏較甚者,則加桂枝厚樸、枳實等,方如《金匱》枳實薤白桂枝湯。
②用治冠心病心絞痛,可在理氣化瘀,或滌痰通陽基礎(chǔ)上加用此二味。具有一定的療效。
③用治痞證,或胃脘痛,屬陽郁痰阻者,證見心下痞滿,或悶結(jié)而痛,可加枳殼、木香砂仁等。
[用量用法]瓜蔞:10~30g;薤白:6~10g。
[使用禁忌]陰虛不足者不宜使用。

瓜蔞——半夏

[藥對來源]《普濟方》半夏湯,半夏(湯洗七次,切,焙)二兩半,瓜蔞實一枚,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加生一分(拍碎),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一日三次。主治胸痹,心下堅痞,急痛徹背,短氣煩悶,自汗出。痰結(jié)胸中,痹阻不通,故胸痹、心下堅痞諸癥生焉。本方以半夏、瓜蔞相伍為用,重在化痰開結(jié)、理氣消痞,俾痰散痹通,則諸癥悉愈。
[配對應(yīng)用]瓜蔞清熱化痰,寬胸散結(jié);半夏辛溫燥烈,化痰降逆,消痞散結(jié),二藥配對,相輔為用,化痰散結(jié),寬胸消痞之功顯著。
臨床應(yīng)用于:
1.痰熱互結(jié),氣郁不通之胸脘痞滿,或痰濁膠結(jié)所致的胸痹疼痛。
2.痰熱壅肺之胸膈塞滿,氣逆咳嗽,吐痰黃調(diào)等。
[用量用法]瓜蔞:10~30g;半夏:6~10g。
[使用禁忌]陰虛不足者不宜使用。

瓜蔞——枳殼(枳實)
[藥對來源]瓜蔞丸(《三因方》卷九),瓜蔞(去瓤,取子炒香熟,留皮與瓤別用)枳殼(麩炒,去瓤)各等分;上為細末,先取瓜蔞皮瓤研末,水熬成膏,和二物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食后以熱熟水送下,一日二次。主治胸痞,胸中痛徹背,氣塞喘息,咳喘,心腹痞悶。上述諸癥皆因痰飲所作,而治痰必先理氣,故本方用瓜蔞化痰止咳、理氣寬胸,用枳殼下氣利痰、開結(jié)消痞。二味相合為用,則痰飲去而諸癥除。
[配對應(yīng)用]瓜蔞甘苦微寒,功能清化熱痰,寬胸散結(jié);枳殼苦辛微寒,功可理氣寬中,行氣消脹。二者配對,相須相使,使行氣寬中之力倍增。臨床應(yīng)用]脾胃氣滯,痰濁阻滯之證。
[用量用法]瓜蔞:10—20g;枳殼:3~10g。
[使用禁忌]脾胃虛弱者,大便溏泄者不宜使用。

半夏——陳皮
[藥對來源]《局方》橘皮半夏湯,陳皮(去白)、半夏(煮)各七兩,上為粗散。每服三錢,加生姜十片,水二盞,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主治痰飲、食積、傷寒時氣,惡心嘔吐,目;钀;瘴瘧。①《局方》:肺胃虛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積,嘔逆惡心,涎唾稠粘;或積吐,粥藥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傷寒時氣,欲吐不吐,欲嘔不嘔,昏憒悶亂;或飲酒過多,中寒停飲,喉中涎聲,干噦不止。②《瘴瘧指南》:瘴瘧!墩委懼改稀罚赫委懕居谔担抵饔跐,半夏能勝脾胃之濕,所以化痰,與陳皮同用,其味辛,辛能散滯氣、利水谷、下氣,氣行則痰行,所以治瘴先用之以正氣理痰也。此即二陳湯去茯苓、甘草,而以燥濕化痰、溫中和胃為主耳。
[配對應(yīng)用]半夏辛溫燥烈,功用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陳皮辛苦而溫,長于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二藥合用,半夏得陳皮之助,則氣順而痰自消,化痰濕之力尤勝;陳皮得半夏之輔,則痰除而氣自下,理氣和胃之功更著。二者相使相助,共奏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理氣止嘔之功。臨床應(yīng)用:
1.痰濕上百巳之胸膈脹滿、咳嗽痰多。
2.脾胃失和、濕濁內(nèi)蘊而致脘腹脹滿、惡心嘔吐等。
[用量用法]半夏:6~10g;陳皮:6~10g。
[應(yīng)用禁忌]本藥對性溫燥,故熱痰、燥痰之證不宜用

竹茹——枳實
[藥對來源]《臨證用藥配伍指南》,枳實配竹茹,治胃熱挾痰氣逆,惡心嘔吐,胸脘滿悶,膽怯心悸。竹茹配枳實,治痰熱交阻,氣機壅塞之胸脘痞悶,胃熱噎膈,干嘔惡心及痰涎酸水等;膽郁痰擾而見驚悸怔忡,心煩躁亂及睡臥不寧等癥。竹茹配枳實、陳皮、半夏,治痰熱內(nèi)擾,驚悸,虛煩不眠等癥。竹茹配枳實、半夏、陳皮、茯苓,治痰熱郁結(jié),煩悶不寧,驚悸失眠等癥。
[配對應(yīng)用]枳實降氣除痰、消積滯;竹茹清熱化痰,和胃降逆,寧神開郁。二藥合用,枳實消導(dǎo)積滯而通,得竹茹苦降清熱則和胃降逆之效強而速。竹茹化痰熱和胃而清,得枳實破氣行痰則化痰之力足而猛。合而清通開郁,暢中焦樞紐而運清降濁。
臨床應(yīng)用于:
1.胃熱痰盛,氣機阻滯,胸脘滿悶,惡心嘔吐或胃熱噎膈等癥。
2.膽郁痰熱上擾而致驚悸怔忡,睡眠不安等癥。
[用量用法]枳實:3~10g;竹茹:6~10g。
[使用禁忌]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寒痰、濕痰者不宜用。

遠志——菖蒲
[藥對來源]遠志湯(《圣濟總錄》卷五十五),遠志(去心)、菖蒲(細切)各一兩,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主治久心痛。心痛日久,氣血不暢,心竅必受蒙蔽之患。本方遠志溫心陽,化痰涎;菖蒲理氣血,開心竅。合而用之,心痛雖久,亦可除也。
[配對應(yīng)用]石菖蒲辛溫,芳香利竅,善宣氣豁痰,開竅醒神;遠志辛苦微溫,長祛痰開竅,安神益志。石菖蒲偏辛散以宣散痰濕,遠志偏苦降以泄上逆之痰濕。二藥合用,相輔相助,使氣暢而壅自開,氣血不復(fù)上菀,痰濁消散不蒙清竅,神志自然清明。
臨床應(yīng)用于:
1.痰濁蒙閉心竅所致的神志不清、昏懵不語、驚、癲狂等。
2.痰濁氣郁影響神明所致的心悸、善忘、失眠、驚恐、耳聾、目瞀等。
[用量用法]石菖蒲:10g;遠志:10g。
[使用禁忌]
1.實熱證、陰虧血虛、滑精多汗者不宜服用。
2.遠志對胃有刺激作用,故胃病者慎用。

菖蒲——郁金
[配對應(yīng)用]石菖蒲辛溫,氣味芳香,善開竅豁痰、醒神健腦、化濕開胃;郁金辛苦寒,氣味芳香,苦寒清降,辛香開泄,善涼血清心,行氣解郁,祛瘀止痛,利膽退黃。二藥合用,以菖蒲除痰導(dǎo)濁、開竅醒神為主,配郁金清心解郁、行氣活血,以助菖蒲作用的發(fā)揮,具有較好的解郁開竅、芳香除濕、宣痹止痛之效。臨床應(yīng)用于:
1.濕溫病熱人心包或濕濁蒙蔽清竅而致的神志昏迷、昏懵無語等。
2.氣郁、血郁、痰郁而致的心悸、健忘、胸痹、情緒不安等。
3.癲癇、癔病、抑郁性精神病、腦震蕩后遺癥等。
4.高血壓病、冠心病心絞痛等癥。
[用量用法]石菖蒲:10g;郁金:10g。
[使用禁忌]
1.二藥配對辛香開泄,凡陰虧血虛、滑精多汗者不宜服用。
2.丁香畏郁金,故二藥合用時,亦不可與其同用。


牡蠣——龍骨
[藥對來源]龍骨丸(《普濟方》卷三十三引《衛(wèi)生家寶》)(異名)赤腳道人龍骨丸(《奇效良方》卷三十四)、白龍骨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七)、龍蠣丸(《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龍骨半兩,牡蠣半兩,上為細末,同入鯽魚腹內(nèi),用紙裹,入火內(nèi)炮熟為度,只用二味和魚肉杵為丸,每日用鯽魚(大小無拘)三四尾,只看上件藥盡為度。每日二十丸,空心米飲送下。主治腎虛白濁,赤濁。龍骨、牡蠣相伍,是臨床常用之法。大抵生用可鎮(zhèn)驚安神、平肝潛陽,多用于肝陽上亢眩暈,虛熱內(nèi)擾之驚悸諸癥。煅用可收斂固澀,多用于多汗、多尿、遺精滑泄、淋濁帶下諸癥。故此處當以煅用為佳。又《古今醫(yī)統(tǒng)》本方用法為: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赤茯苓湯送下。
[配對應(yīng)用]龍骨主人心肝二經(jīng),功專鎮(zhèn)潛浮陽,重鎮(zhèn)安神,斂肺腎,收汗固精;牡蠣主人肝腎二經(jīng),益陰退虛熱,鎮(zhèn)納浮陽,收斂固精,攝納陰陽。二藥配對,相須為用,鎮(zhèn)潛固澀,養(yǎng)陰攝陽,陰精得斂則可固,陽氣得潛而不浮越,從而使痰火不上泛,虛火不上沖,虛陽不上擾,陰陽調(diào)和,陰平陽秘。丑龍骨與牡蠣均有軟堅散結(jié)、益陰清熱之效,合用后其效用加強。
臨床應(yīng)用于:
1.陰虛陽亢,以致心神不安,煩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頭暈?zāi)垦#?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52667788.cn/tcm/2009/20090113020038_74751.shtml" target="_blank">耳鳴。
2.肝腎陰虛,肝陽化風上擾諸癥:眩暈頭痛,視物昏糊,耳鳴耳聾,面部烘熱等。
3.久瀉久痢諸癥。
4.虛汗、小便不禁、遺精滑精、崩漏帶下等各種精血不固或亡脫者。
4.瘰疬陰虛火旺發(fā)熱
5.高血壓病,證屬陰虛陽亢,肝陽上擾者。
6.咯血、吐血久不愈者。
[用量用法]龍骨:10—30g;牡蠣:10~30g,同打碎先煎。
[使用禁忌]二藥均為咸寒重鎮(zhèn)收澀之品,故體虛多寒者忌服;肝經(jīng)濕熱下注或君相火旺而致遺精者忌用。多服、久服易致納呆、腹脹和便秘

此文轉(zhuǎn)自jefferson 先生在傷寒論壇發(fā)的帖子。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