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遺精
    

景岳全書:遺精

經義《上古天真論》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中古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陰陽,調于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

經義

《上古天真論》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中古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陰陽,調于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于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于世,舉不欲觀于俗,外不勞形于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shù)。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jié),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 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生氣通天論》曰∶蒼天之氣,清凈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圣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wèi)氣解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味過于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金匱真言論》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溫。

《本神篇》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謂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yin而不止。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本藏篇》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

《經脈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

《邪客篇》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

《平人絕谷篇》曰∶血脈和則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氣也。

《調經》、《本神》等論曰∶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經,而成此形。

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五臟。

《六節(jié)臟象論》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

《痿論》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

《衛(wèi)氣篇》曰∶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氣內干五臟,而外絡肢節(jié)。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wèi)氣,其精氣之行于經者為營氣。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huán)之無端。

《疏五過論》曰∶嘗貴后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后貧,名曰失精,五氣流連,病有所并。暴樂暴苦,始樂后苦,皆傷精神,精氣竭絕,形體毀沮。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

論證(共三條)

遺精滑,總皆失精之病。雖其證有不同,而所致之本則一。蓋遺精之始,無不病由乎心,正以心為君火,腎為相火,心有所動,腎必應之。故凡以少年多欲之人,或心有妄思,或外有妄遇,以致君火搖于上,相火熾于下,則水不能藏,而精隨以泄。初泄者不以為意,至再至三,漸至不已,及其久而精道滑,則隨觸皆遺,欲遏不能矣。斯時也,精竭則陰虛,陰虛則無氣,以致為勞為損,去死不遠,可無畏乎。蓋精之藏制雖在腎,而精之主宰則在心。故精之蓄泄,無非聽命于心。凡少年初省人事,精道未實者,茍知惜命,先須惜精。茍欲惜精,先宜凈心。但見伶俐乖巧之人,多有此病。而田野愚魯之夫,多無此病。其故何也?亦總由心之動靜而已,此少年未病之前,所當知也。及其既病而求治,則尤當以持心為先,然后隨證調理,自無不愈。使不知求本之道,全恃藥餌。而欲望成功者,蓋亦幾希矣。

遺精之證有九∶凡有所注戀而夢者,此精為神動也,其因在心。有欲事不遂而夢者,此精失其位也,其因在腎。有值勞倦即遺者,此筋力有不勝,肝脾之氣弱也。有因用心思索過度輒遺者,此中氣有不足,心脾之虛陷也。有因濕熱下流,或相火妄動而遺者,此脾腎之火不清也。有無故滑而不禁者,此下元之虛,肺腎之不固也。有素稟不足而精易滑者,此先天元氣之單薄也。有久服冷利等劑,以致元陽失守而滑泄者,此誤藥之所致也。有壯年氣盛,久節(jié)房欲而遺者,此滿而溢者也。凡此之類,是皆遺精之病。然心主神,肺主氣,脾主濕,肝主疏泄,腎主閉藏。則凡此諸病,五臟皆有所主,故治此者,亦當各求所因也。至若盛滿而溢者,則去者自去,生者自生,勢出自然,固無足為意也。

因夢而出精者,謂之夢遺,不因夢而精自出者,謂之滑精。夢遺者,有情,有火,有虛,有溢。有因情動而夢者,有因精動而夢者。情動者,當清其心;精動者當固其腎;,無非腎氣不守而然。若暴滑而兼痛者,則當從赤白濁門論治。

論治(共八條)

一、精道滑而常夢常遺者,此必始于欲念,成于不謹,積漸日深,以致腎氣不固而然。

惟苓術菟絲丸為最佳。其次,則小菟絲子丸、金鎖思仙丹之類,皆可擇用。

君火不清,神搖于上,則精遺于下;鹕跽,宜先以二陰煎之類清去心火;火不甚者,宜先以柏子養(yǎng)心丸天王補心丹,或人參丸、遠志丸之類收養(yǎng)心氣,然后用苓術菟絲丸之類固之。

相火易動,肝腎多熱,而易于疏泄者,宜《經驗》豬肚丸為最,或固精丸之類主之。然須察其火之微甚,宜清者亦當先清其火。

凡思慮勞倦,每觸即遺者,但當培補心脾,勿得誤為清利。惟壽脾煎,或歸脾湯減去木香,或用秘元煎主之。皆其宜也。其有氣分稍滯,不堪 、術者,宜菟絲煎主之,或以人參湯吞苓術菟絲丸亦妙。

先天素稟不足,元陽不固,每多遺滑者,當以命門元氣為主,如左歸、右歸、六味、八味等丸;蛭甯o嫛⒐剃幖、菟絲煎之類隨宜用之,或《經驗》秘真丹亦可酌用。

濕熱下流,火伏陰中而遺者,宜四苓散,或大小厘清飲之類主之。

過服寒涼冷利等藥,以致陽氣不固,精道滑而遺泄不止者,速當溫補脾腎,宜五君子煎、壽脾煎、或右歸丸、八味地黃丸、家韭子丸之類主之。

治遺精之法,凡心火盛者,當清心降火。相火盛者,當壯水滋陰。氣陷者,當升舉;拐撸敼虧。濕熱相乘者,當分利。虛寒冷利者,當溫補。下元元陽不足、精氣兩虛者,當專培根本。今人之治遺泄,動以黃柏、知母為君,或專用固本丸、坎離丸之類,不知苦寒之性,極能沉降瀉水,腎虛者,尤非所宜。腎有補而無瀉,此輩亦何裨于腎,而凡用治于非火滑泄者,適足為腎之害耳。

述古(五條)

丹溪曰∶夢遺精滑,專主乎熱,熱則流通,宜滋陰降火。勞神思者,安神養(yǎng)心。久而虛脫者,須兼補藥及收澀之藥,無有不愈。

薛立齋曰∶按前證若腎氣不足,用益志湯、金鎖正元丹;肝腎虛熱者,用六味丸、加味逍遙散;脾虛熱者,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凡此悉屬不足之證,宜用十全大補湯,或用萆厘清飲送八味丸。又曰∶按前證屬足三陰虧損所致。若肝腎虛熱者,用四物加柴胡、山梔、山茱萸、山藥。脾胃氣虛者,用補中益氣加山茱萸、山藥。思慮傷脾者,兼用歸脾湯加山茱萸、山藥。肝腎虧損者,六味丸。真陽虛敗者,八味丸。心腎不交,用萆 厘清飲。心氣虛熱者,清心蓮子飲。

樓全善《綱目》云∶一壯年夢遺白濁,與澀精藥益甚,知其郁滯,改用導赤散,大劑服之,遺濁皆止。又一中年夢遺,與澀藥勿效,改與神芎丸下之,下后與豬苓丸,遂愈。

徐東皋云∶夢遺因心經有火,神思不寧,所以夢與人交而精泄,治當用清心、安神、溫膽等劑,加黃連、生地、人參、遠志、茯神、棗仁、羊角之類。有自遺者,乃氣血虛而下脫,有因熱而流通者,當分虛實,須用八物湯加龍骨、牡蠣、樗根皮之類。有小便后精出不可禁者,或不小便而自出者,或莖中出而癢痛,常如欲小便者,并宜先服辰砂妙香散,或威喜丸,或厘清飲,別以綿裹龍骨同煎,或加五倍子、牡蠣、白茯苓、五味子之屬煎服。

王宇泰曰∶凡病精泄不禁,自汗頭眩,虛極,或寒或熱,用補澀之藥不效,其脈浮軟而散,蓋非虛也,亦非房室過度,此無他,心有所睹,因有所慕,意有所樂,欲想方興,不遂所欲,而致斯疾,既以藥補且固,不效,將何以治之?緣心有愛則神不歸,意有想則志不寧,當先和營m.52667788.cn/rencai/衛(wèi),營衛(wèi)和則心安。次調其脾,脾氣和則志舍定。心腎交媾,精神內守,其病自愈。其法用人參三錢,當歸一錢,洗焙為末,作三服,糯米飲調下,服畢自汗出而寒熱退。

若頭眩未除,用川芎三錢,人參一錢,焙為末,作三服,沸湯調下。頭眩瘥而精不禁者,用芍藥半兩,丁香三錢,木香三錢,銼散,每服用生五片,棗二枚,以水同煎,空心服。即心安神定,精固神悅。

遺精論列方

小菟絲丸(固三五) 家韭子丸(固三四) 五君子煎(新熱六) 人參丸(補百五) 歸脾湯(補三二) 大厘清飲(新寒五) 菟絲煎(新固三) 壽脾煎(新熱十六) 小厘清飲(新和十)遠志丸(補百十三) 固精丸(固三十) 苓術菟絲丸(新固五) 秘元煎(新固一) 秘真丹(固二五) 金鎖思仙丹(固十九) 固陰煎(新固二) 二陰煎(新補十) 金鎖正元丹(固十八)左歸丸(新補四) 右歸丸(新補五) 補中益氣湯(補三十) 五福飲(新補六) 八物湯(補十九) 十全大補湯(補m.52667788.cn/pharm/二十) 六味丸(補百二十) 八味丸(補一二一) 天王補心丹(補百八)益志湯(熱一六五) 《經驗》豬肚丸(固四十) 逍遙散(補九二) 四物湯(補八) 辰砂妙香散(固十五) 安神丸(寒一四二) 溫膽湯(和一五三) 柏子養(yǎng)心丸(補百十一) 威喜丸(固四五) 導赤散(寒一二二) 清心蓮子飲(寒三二) 豬苓丸(因四八) 四苓散(和一八七)萆厘清飲(熱一六四) 神芎丸(攻七二)

論外備用方

還少丹(補一三五) 心腎丸(補百十二) 枸杞子丸(補一四二) 金櫻膏(補百) 安腎丸(熱一六六 精寒不禁) 小安腎丸(熱一六七 陰虛夢遺) 玉鎖丹(固二一 不禁) 金鎖丹(固十七) 金鎖匙丹(固二十 鬼交夢遺) 固真散(固二八 暖下元) 三仙丸(固四一 遺滑) 金櫻丸(固二四) 固真丸(固二七 久滑) 九龍丸(固四二) 水陸二仙丹(固二三)韭子丸(固三三 虛寒漏精) 茯菟丸(固三八 思慮傷精) 王荊公妙香散(固十六 安神固精)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