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轉)當歸四逆湯臨床新用
    

傷寒雜病:(轉)當歸四逆湯臨床新用

當歸四逆湯臨床新用

當歸四逆湯臨床新用
陜西省蒲城縣中醫(yī)醫(yī)院(715500)  成興昌
  筆者以該方臨證變通, 治療血痹證、凍瘡痛經等證, 獲效頗佳,F介紹如下:
  1 血痹證 陳某, 女, 45 歲。1999 年10 月5日初診。兩上肢肘以下麻木發(fā)涼伴蟻行感月余。西醫(yī)診斷為: 末稍神經炎, 曾服V itB1、V itB6 等藥治療效果不佳, 故轉中醫(yī)診治。察舌淡紫、苔薄白, 切脈沉細而無力。辨證為血虛受寒, 不能溫通血脈之“血痹證”。治以溫經散寒, 養(yǎng)血通脈之法。方用當歸四逆湯加味: 當歸、杭芍、桂枝各12g, 細辛5g,黃芪15g, 雞血藤18g, 木通、炙甘草各6g, 大棗2枚。上方服5 劑后, 諸癥明顯減輕。效不更方, 守方稍事加減服10 余劑而病愈。
  按: 本例血痹證, 乃血虛受寒, 陽虛血虧, 不能溫通血脈所致。故治以溫經散寒、養(yǎng)血通脈。該方中的當歸性味甘溫, 歸經入肝, 為溫補肝血要藥;桂枝溫通經脈; 白芍養(yǎng)血和營, 三者合用, 成養(yǎng)血柔肝溫通之法; 細辛、木通通血脈, 散寒邪; 炙草、大棗補脾而調和諸藥。加黃芪、雞血藤以益氣養(yǎng)血通脈, 故獲佳效。
  2 凍 瘡 劉某, 男, 15 歲, 1997 年12 月27日初診;际肿銉霪3 年。以兩手背、指為甚, 每到冬天加重, 手背、小指及無名指紫腫、疼痛為甚, 同時伴全身畏寒, 四肢發(fā)涼。舌質淡紫、苔薄白, 脈沉遲無力, 證屬陽虛寒凝血脈。治宜溫陽散寒, 養(yǎng)血通脈。擬用當歸四逆湯加味: 當歸、白芍各10g, 桂枝15g, 附片(先煎) 7g, 細辛、木通、炙草各6g, 大棗2 枚。上方連服半月, 患者手足紫腫、疼痛明顯好轉, 四肢及周身亦有溫熱感, 因在校學習服湯藥不便, 故將此方配作丸劑并加服用金匱腎氣丸和V itE 而收功。
  按: 該患者素有腎陽不足, 外受寒邪侵襲, 寒滯血脈, 故生此證。方用當歸四逆湯溫經散寒, 養(yǎng)血通脈, 加附片及金匱腎氣丸以補腎壯陽, 祛寒止痛。加服V itE 丸能使皮膚毛細血管血流加速, 皮膚溫度增高, 對寒冷刺激的防御能力加強。中西結合、標本兼給、陽復寒散、血脈和暢, 故3 年之凍瘡乃愈。
  3 痛 經 秦某, 女, 24 歲。1998 年2 月12日初診;纪唇涀C2 年余, 但痛勢不甚, 未引起重視。本次經來即感小腹痛脹難忍, 遂推后5d, 經量少。色紫暗有塊, 血塊排出后腹痛減輕, 按壓小腹不舒, 并有發(fā)涼感, 細問此次痛經加重原因與經前用冷水洗衣服有關, 察舌淡紫、苔薄白, 診脈弦細而澀。此乃素為虛寒之體, 加之經前受寒, 寒滯血脈, 不通則痛, 故_______發(fā)痛經。治以溫經活血, 散寒通滯。方用當歸四逆湯加味: 當歸、桂枝、杭芍、川芎、元胡各12g, 細辛、茴香、肉桂、木通、炙草各6g,蒲黃靈脂(包)、烏藥各10g, 大棗2 枚。每日1劑, 水煎分早晚服。并囑患者忌冷水洗衣等。此方加減治療3 個月經周期, 痛經痊愈, 半年后隨訪,未見復發(fā)。
  按: 中醫(yī)認為, 寒主收引, 寒主痛。該患者素為虛寒之體加之外寒內侵, 內外之寒交織, 瘀滯血脈而加重痛經。故投以當歸四逆湯加小茴香、肉桂溫陽散寒, 養(yǎng)血通脈, 加川芎、元胡、蒲黃、五靈脂、烏藥以加強活血祛瘀, 理氣行滯之功。諸藥合用, 正復、散寒、血脈通暢, 故痛經痊愈。
(收稿2001202215)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