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由立秋以后秋分以前,先傷于濕,濕氣內踞于脾,釀久成痰,痰襲于肺,氣分壅塞,節(jié)制無權,來冬稍感寒氣,初客皮毛,漸入于肺,肺氣上逆,則潛伏之濕痰,隨氣而逆,遂成痰嗽之病。脈弦滑或微緊,舌苔白潤,胸次不舒,痰白而稀,口不作渴,此皆秋濕伏氣之癥也。治當理脾為主,滲濕化痰為佐,m.52667788.cn/kuaiji/宜以加味二陳丸治之。如有感寒發(fā)熱者,加蘇梗、前胡;氣喘加旋覆、蘇子。隨癥損益。
『歌括』
秋分之先前傷濕,濕痰襲肺痰嗽成。
氣分壅塞失節(jié)治,入冬感寒客肺經。
潛伏濕痰隨氣逆,弦滑微緊苔白潤。
痰稀胸悶口不渴,此皆秋濕伏氣癥。
治脾為主佐滲化,加味二陳法可循。
倘有寒熱前蘇梗,氣喘旋覆蘇子增。
此因秋分之后,先傷乎燥,燥氣侵肺,當時未發(fā),至交閉藏之令乃發(fā),斯為金寒水冷之咳也,名曰干咳。其癥咳逆乏痰,即有痰亦清稀而少,喉癢咳甚,胸脅引疼,脈沉而勁,苔薄白少津,當用溫潤辛金法治之。如胸脅痛者,加旋覆、橘絡;咳逆艱難者,加松子、款冬。如劇咳震動血絡,喉痛吐紅,脈轉沉滑或沉數(shù)者,此燥氣已化為火也,當用清金寧絡法治之。
『歌括』
干咳咳逆秋分后,先傷乎燥肺受侵。
當時未發(fā)閉藏發(fā),金寒水冷干咳成。
咳逆乏痰清稀少,喉癢咳甚胸脅疼。
脈沉而勁苔薄白,溫潤辛金法甚明。
胸脅痛加旋橘絡,痰艱松子與款冬。
劇咳吐血燥化火,沉數(shù)清金寧絡充。
氣短咽干甚有汗,金水相生莫因循。
本篇所舉咳嗽,一為傷于初秋之濕,濕氣內踞于脾,脾失運化,www.med126.com濕釀為痰,上襲于肺而成痰嗽;一為傷于秋末之燥,燥氣傷肺,當時未發(fā),至冬令金寒水冷發(fā)為干咳,二者皆伏氣為患也。然而致咳之因,非止一端!黃帝內經素問·欬論篇》:"五臟六腑皆令人欬,非獨肺也。"又曰:"春夏秋冬六yin之邪均可致欬。"綜觀發(fā)病之由,不外外感、內傷兩大途徑。風寒暑濕之感于外者,必自皮毛而入,皮毛為肺之合,故先入于肺,久則傳遞于五臟;七情饑飽之傷于內者,陰損于下則火亢于上,肺為中氣出入之道,故五臟之邪火上逆而迫肺。"雷氏因時病之限,未言及此?傊,咳嗽之因甚多,癥治亦異,均各有專論,幸勿僅限于伏氣之說,而忽視其他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