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曰∶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膽也。又曰∶溺黃赤安臥者,黃膽。已食如饑者,胃疽。夫黃疸之證,古人多言為濕熱,及有五疸之分,皆未足以盡之。予謂黃之大要,亦惟有二∶曰陽黃,曰陰黃。而寒熱虛實(shí),總括二者之中,無余義矣。
一、陽黃證,因濕多成熱,熱則生黃。此則所謂濕熱證也。其證必身熱煩渴,或躁擾不寧,或消谷善饑,或小便熱痛,或大便秘結(jié),其脈實(shí)而有力。此證不拘外感風(fēng)濕,內(nèi)傷食飲,皆能致之。但察兒之元?dú)馍袕?qiáng),脾胃無損,而濕熱果盛者,直宜清火邪、利小便,茵陳五苓散最穩(wěn),胃苓湯加茵陳亦佳;若大便秘結(jié)熱甚者,集成沆瀣丹。
一、陰黃證,全非濕熱,而總由氣血之?dāng)。蓋氣不生血,所以血敗,血不華色,所以色敗。凡病黃而絕無陽證陽脈者,便是陰黃,或因大病之后,或脾胃久虧,故脾土之色自現(xiàn)于外。其證喜靜惡動,喜暗畏明,神思困倦,言語輕微,畏寒少食,四肢無力,或大便不實(shí),小水如膏。此皆陽虛之候,與濕熱發(fā)黃者反如冰炭,使非速救元?dú),大補(bǔ)脾胃,終無復(fù)元之理。且此證最多,而昧者不察,遂云黃膽同是濕熱,而用茵陳、梔子清火利水,則無有不隨藥而斃者。如四君子、五君煎、溫胃飲,是其宜也。
凡小兒脾胃素弱,常有積滯,面色多帶黃白,不可消積,惟以集成肥兒丸多服。使脾胃健,食自消,灌溉臟腑,流行榮衛(wèi),自然五色修明,何黃之有?
小兒黃病,昧者一概呼為濕熱,無非除濕利水,清熱退黃,除此之外,無別法矣。豈知濕熱發(fā)黃者少,脾虛發(fā)黃者多。蓋脾土強(qiáng)者,足以捍御濕熱,必不生黃,惟其脾虛不運(yùn),所以濕熱乘之。治此者,無非暫去濕熱,茵陳五苓散亦佳;黃稍退,即速健脾,不得屢用消耗,而謂有是病用是藥也。
若面目俱黃而帶虛浮,唇白舌淡,口不渴,身不熱,夜無煩熱,小便不澀,不可認(rèn)為濕熱而分利之,速救脾胃。四君子六君是其宜也。
凡服分利之藥,黃久不退,以致口淡心慌,四肢軟弱,憎寒發(fā)熱,小便帶濁,皆為虛甚。宜四君子煎送八味地黃丸,不可再行分利,以致脾敗腎絕而死矣。
【入方】
茵陳五苓散 方見卷二傷濕門。
胃苓湯加茵陳 方見卷二傷濕門。此加茵陳一錢。
集成沆瀣丹 方見卷一胎疾門
四君子湯 方見卷三瘧疾門。
官揀參(一錢) 漂白術(shù)(二錢) 白云苓(二錢) 炮姜炭(一錢) 炙甘草(一錢)
水一盅半,煎服。
溫胃飲 治中寒嘔吐,吞酸泄瀉,不思飲食。
官揀參(一錢) 漂白術(shù)(二錢) 白扁豆(一錢) 廣陳皮(五分) 炮姜炭(一錢) 大當(dāng)歸(一錢)炙甘草(六分)
水一盅,煎七分服。
集成肥兒丸 治小兒脾胃虛弱,飲食不消,肌膚瘦削。如多服能令兒肥。此丸久經(jīng)效驗(yàn),比諸家肥兒丸功獨(dú)甚。
建蓮肉(二兩四錢,去心皮,炒) 西砂仁(六錢,酒炒) 漂白術(shù)(一兩,土炒) 官揀參(一錢,切片,焙干) 京楂肉(四錢,炒) 杭白芍(四錢,酒炒) 廣陳皮(四錢,酒炒) 法半夏(四錢,炒) 白云苓(一兩,乳汁蒸曬) 真雅連(二錢,姜制) 苡仁米(六錢,炒) 六神曲(六錢,炒) 炙甘草(二錢)
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日早午晚各服一丸,米飲化下。
六君子湯 方見卷二類搐門。
八味地黃m.52667788.cn/zhicheng/丸 方見卷一保產(chǎn)門。
小兒急黃,以絲瓜連皮帶子,火燒存性研末,每服一錢,米湯下。連進(jìn)數(shù)服愈。小兒黃如金色,因積滯凝于脾家,以糯稻草煎濃m.52667788.cn/wszg/湯飲之,數(shù)次效。
治小兒黃膽如金,取山間薏苡仁根,洗極凈,煎湯,服之自愈。
治濕熱發(fā)黃,用生姜半斤、茵陳半斤,同搗爛,以布包之,時(shí)時(shí)周身擦之,其黃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