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麗
耳聾,無論中醫(yī)還是西醫(yī)都是耳鼻喉科醫(yī)生頗為棘手的病癥。西醫(yī)除了用手術等方法治療傳導性耳聾外,對神經(jīng)性耳聾則只能用一些神經(jīng)營養(yǎng)藥以應敷,如ATP、康得靈、維B1等,療效難以言明,而中醫(yī)則可辨證施治,因證施法,如補腎益精、益氣健脾、清瀉肝膽、活血化瘀等等,其中仍然以傳統(tǒng)的治療耳聾方法--補腎益精為主,因腎為耳竅,《靈樞·經(jīng)脈篇》言:“腎主耳……在竅為耳”!鹅`樞·脈度篇》謂:“腎開竅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一旦腎枯精脫,則耳失所聞,常用代表方為
耳聾左慈丸。然干老在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中認為此方藥效平平,不盡人意,于是另辟新徑,逐漸摸索出一條新路子,即神經(jīng)性耳聾始則重用升提藥.繼以益氣健脾法奠后。
重用升提藥,是指
升麻、
葛根、
柴胡、
蔓荊子四藥合用,重者并非謂其加重藥中劑量,而是重用升提的藥味數(shù),使其升舉清陽,沖擊空竅,勿慮升之太過。因耳聾乃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頑疾,一直處于古井無波、一潭死水的狀態(tài),治之之法,就是投石下井,激造波瀾,然后籍機取治,以益氣健脾奠后。干老何以獨獨棄腎而從脾呢?主要是崇尚李東垣學說,他認為:脾居中州,主運化水谷精微,且將精微物質上輸于肺,再由肺的“朝百脈”,使諸竅得到濡養(yǎng)而清健,若脾土一衰,難化精微,則屬于“諸竅”的耳竅失其滋養(yǎng)而作聾矣。《靈樞·口問篇》云:“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留,脈有所竭,故
耳鳴”。《嵩崖尊生全書》亦云:“脾胃一虛,耳目九竅不利,故治脾為耳癥第一要義”。脾土一健,精微充足,則耳竅得養(yǎng)。
例1,唐某,男,63歲,教授。初診1990年12月19日。4月份右耳突感失聽,當時醫(yī)院診斷為“突發(fā)性耳聾”,住院治療二十余日,經(jīng)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ATP,高壓氧等,聽力有所提高,電測聽提示:純音聽力提高約20分貝,后因出國而中輟治療,加之疲勞,致已升之聽力再度下降,幾經(jīng)治療,聽力仍無明顯改善,刻下伴耳鳴、呈持續(xù)性,音量較大。檢查:雙耳鼓膜(-),舌淡苔少,脈平。
突聾8月余,情如古井無波,縱然石藥有靈,亦難以求效,茲擬重用升提藥。處方:升麻3g,柴胡3g,葛根6g,蔓荊子6g,
菖蒲3g,
路路通10g,
紅花6g,
桃仁10g,落得打10g,5劑。
二診: 12月24日。5劑后.右耳稍有不適,囑其續(xù)服原方。
三診: 12月30日。藥進8劑后,右耳鳴響更甚,聽力反而下降,頭部作脹,舌淡苔薄,質偏胖偏嫩,脈細。
古井投石,總算已起波瀾,今可藉機,取益氣健脾法。處方:升麻3g,葛根6g,
黃芪10g,
黨參10g,
紫河車10g,淮
山藥10g,
熟地10g,
當歸10g,
肉蓯蓉10g。
四診:91年1月13日。耳鳴已失,聽力明顯提高,一向失聽的手表聲,刻下已能傾聆而得,舌淡苔簿,脈平。
習慣用藥,非六味莫屬,但要知耳為宗氣所聚之處,徒求益腎終不及培土之直接耳,看來效果已現(xiàn),務宜堅持。原方加
蒲黃炒
阿膠珠10g。
按:此方中黃芪、黨參、升麻、葛根益氣健脾,升舉清陽,且葛根有擴張血管的作用,熟地、當歸雖為補血之藥,但要知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血液充足則所補之氣亦有所依附。肉蓯蓉一味,看似溫腎陽之藥,而實際上,腎陽亦即元陽,《景岳全書》云:“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fā)”,元陽一振,則脾陽亦隨之而振,脾陽振奮,則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耳竅得精微而聰慧。另用蒲黃炒阿膠珠,則更具匠心,因此藥乃補肺氣之藥,《溫熱經(jīng)緯》云:“肺經(jīng)之結穴,在耳中,名曰籠蔥”。補肺亦即聰耳,總觀全方,仍是以益氣健脾力主。
例2,陸某,男,15歲,學生。初診1990年5月3日。兩耳聽力下降三年余,始于大量鼻血之后,曾先后到上海五官科醫(yī)院、華山醫(yī)院、
石化總廠醫(yī)院,給予吹服藥治療,均無效果,刻下兩耳聽力不濟,頭昏
頭痛。檢查:雙耳鼓膜(-),舌淡苔薄邊有齒印。
失聽三年,似成痼疾,暫用升提。處方:升麻3g,柴胡3g,葛根6g,蔓荊子10g,黨參10g,黃芪10g,菖蒲3g,路路通10g,
白術6g,生草3g,5劑。
二診:5月8日。5劑后,頭痛加重,但聽力依然如故,囑其續(xù)服原方5劑。
三診:5月13日。頭痛減輕,自覺聽力略有上升。
重用升提藥已初見端倪,益氣健脾之投,有所藉機而用,唯以非旦夕之功,以丸藥緩圖最合法規(guī)。
補中益氣丸,每次5g,l日2次。后來函告之,此丸藥服用二月,聽力完全恢復,教師講課內(nèi)容完全能聽到,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結語:重用升提藥常常用于突發(fā)性耳聾、藥物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及一切耳聾已久者,
高血壓患者忌用。運用此法一般數(shù)劑后即有效應,此效應就是頭痛耳鳴,若無反應,說明此法無效,立即停藥,以后也無須再用它藥。
原載于《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5年第11卷第5期
-----------好文,謝謝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