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經方醫(yī)學 > 正文:補陽還五湯新用
    

皮外五官與經方:補陽還五湯新用

□ 許友慧? 陳明達?? 湖北省荊門市中醫(yī)院
  補陽還五湯出自清朝名醫(yī)王清任的《醫(yī)林改錯》,方由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紅花、仁組成。具有補氣活血通絡的功效,主要治療中風及中風后遺癥。筆者在臨床中使用該方治療足跟痛、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疾病,療效確切,F介紹如下:
  足跟痛
  李某,男,50歲。2005年12月6日初診;颊咴V一周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足跟疼痛,觸地尤甚。曾行針灸理療,效果不顯著。后來我院求治,癥見:右足跟痛,觸地尤甚,略感腰痛。飲食尚可,二便正常。舌質暗紅、苔薄,脈細澀。行右足X線檢查,提示:右足骨刺增生。既往無糖尿病等病史。西醫(yī)診斷:足跟痛。中醫(yī)診斷:痹證。證屬氣虛血瘀。擬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40g,當歸、地龍各30g,赤芍、懷牛膝、伸筋草、桑寄生各15g,川芎、紅花、桃仁各10g,甘草6g。共3劑,水煎服。每日1劑。并囑不負重,少行走。3天后,患者訴癥狀明顯減輕。效不更方,遂再予5劑。疼痛消失,行走自如。
  按? 足跟痛好發(fā)于老年人,與退行性病變有一定關系,其實質是由跖腱膜的急慢性炎癥引起。中醫(yī)學認為屬于“痹證”范疇,由于氣血不足,瘀血阻滯,以致經脈失養(yǎng)而發(fā)本病。方中重用黃芪、當歸大補脾胃之氣,以生氣血。同時配以赤芍、川芎、紅花、桃仁活血化瘀。地龍性善走竄,以增強活血之功效。伸筋草祛風除濕,桑寄生補肝腎,除濕。懷牛膝引藥下行,直達病所,兼補肝腎。諸藥合用,使氣旺血行,瘀祛絡通,諸癥則可漸愈。
  老年性皮膚瘙癢
  劉某,女,65歲。2006年1月5日初診;颊咴V反復發(fā)作性皮膚瘙癢5年,以雙下肢為重,入冬尤甚。曾行西醫(yī)治療,病情時好時緩。遂來我院求治于中醫(yī)。癥見:皮膚瘙癢,以雙下肢為重,可見抓痕和血痂,以及少許脫屑。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既往無糖尿病、高血壓等特殊病史。西醫(yī)診斷:老年性皮膚瘙癢癥。中醫(yī)診斷:風瘙癢。證屬氣血虧虛。予補陽還五湯化裁:黃芪40g,當歸30g,赤芍、制首烏、白蒺、白鮮皮各15g,川芎、紅花、桃仁各10g,炙甘草6g。共5劑,水煎服。每日1劑。6天后復診,訴癥狀明顯緩解,遂加防風10g,白術15g。再進5劑痊愈。后隨訪半年,未訴復發(fā)。
  按? 老年性皮膚瘙癢乃老年人常見病,一直是醫(yī)學界一大頑疾。西醫(yī)治療病情容易反復,病人痛苦。中醫(yī)認為該病多與血虛、血熱有關。結合本例,乃氣血虧虛,因虛致瘀,肌膚失養(yǎng),故發(fā)本病。方中重用黃芪運大氣,同時主“大風”(大風乃一切皮膚頑癥的總稱)。當歸與黃芪相伍,補血活血。赤芍、紅花、桃仁、川芎活血祛瘀生血。制首烏、白蒺藜為對藥(定風丹),補肝腎,益精血。白鮮皮祛風解毒。故本方共奏補元氣,益精血,生津液,扶正托邪于外之功。復診時肌膚微感瘙癢,乃表氣未通,加防風,白術以增強益氣固表之作用。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趙某,男,58歲。2006年12月5日初診;颊咴V頭暈,惡心,納差乏力,視物旋轉,行走不穩(wěn)。在我院門診經顱多普勒檢查,提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在門診輸液(復方丹參注射液30ml)5天,癥狀無明顯緩解。來我處查血壓120/80mmHg,神經系統(tǒng)檢查:眼球震顫,未見余病理征。舌質暗,苔薄白,脈弦細。西醫(yī)診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中醫(yī)診斷:眩暈。證屬氣虛血瘀型。予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40g,當歸30g,赤芍、地龍、天麻、茯神各15g,川芎、紅花、桃仁各10g,炙甘草6g。共3劑,水煎服。4天后,諸癥明顯緩解,仍感納差乏力,遂守上方加法半夏10g,薏苡仁30g。再遞5劑。諸癥消失。
  按?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常見于老年人,由于小腦腦干依靠椎—基底動脈的供血。椎基底動脈發(fā)生病變時,腦部血流不暢,供血不足,故出現眩暈等癥狀。本病多屬于中醫(yī)學“眩暈”、“厥證”等范疇,病機多為腎精不足,氣血虧虛。方中以補陽還五湯益氣活血通絡。天麻息風、平陽、通絡。茯神有健脾除濕安神之功效。復診加法半夏、薏苡仁以健脾化痰除濕。現代醫(yī)學認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出現眩暈時,往往伴有植物神經機能紊亂的癥狀,如惡心嘔吐,納差乏力。故用法半夏、薏苡仁、茯神以松弛腸道平滑肌。因而藥證相和,則療效頗佳。

-------------------
好帖!
有啟發(fā)!
其病雖異,其理卻通。

-------------------
“氣虛血瘀”的辯證很籠統(tǒng),不知具體辯證是如何操作得出的?

-------------------
可見黃芪多見于老年疾病

-------------------
若用桂枝茯苓丸加當歸川芎如何?
[ 此帖被江東在2010-12-30 17:26重新編輯 m.52667788.cn/shouyi/]

-------------------
好案,  學習了,  謝謝!

-------------------
異病同治的典范,中醫(yī)就應該這樣。

-------------------
好東西

-------------------
好的很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