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主治醫(yī)師《答疑周刊》2018年第15期
問題索引:
一、【問題】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二、【問題】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治療?
具體解答:
一、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一)臨床表現 HMD患兒出生時或生后不久(4~6小時內)即出現呼吸急促(呼吸頻率>60次/分)、呼氣呻吟聲、鼻翼扇動和吸氣性三凹征等典型體征;由于低氧血癥,表現為發(fā)紺,嚴重時面色青灰,并常伴有四肢松弛;心音由強轉弱,有時在胸骨左緣可聽到收縮期雜音;肝可增大;肺部聽診早期多無陽性發(fā)現,以后可聞及細濕啰音。病情一般較重,重者可于3天內死亡;如能存活3天以上又未并發(fā)腦室內出血或肺炎者,則可逐漸好轉。
(二)診斷
1.根據生后數小時內出現呼吸困難和X線胸片特點即可診斷,必要時可做胃液泡沫穩(wěn)定試驗。但應注意可能有肺部感染同時存在。出生12小時后開始出現呼吸困難者不考慮本病。
2.實驗室檢查 由于肺泡氣體交換障礙和能量供給不足,故患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碳酸氫根減低,血鉀增高。早產兒生后立即進行胃液泡沫穩(wěn)定試驗(胃液1ml加95%酒精1ml,振蕩15秒,靜置15分鐘后沿管壁有一圈泡沫為陽性〕,陽性者可排除HMD。
3.X線檢査 生后24小時胸部X線片有特征性表現:兩肺呈普遍性透亮度降低,可見彌漫性均勻網狀顆粒陰影和支氣管充氣征,重者呈“白肺”,心邊界不清。應于機械通氣前、后連續(xù)攝片觀察。
二、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治療
采取綜合急救措施使患兒度過極期,待新生兒能產生足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質時,則病情恢復。治療的重點是:①糾正缺氧;②表面活性物質療法;③其他對癥和支持治療。
1.糾正缺氧 應進行血氧和生命體征監(jiān)測,使PaO2維持在6.7~9.8 kPa(50~70mmHg)、saO2維持在87~95%之間,過高可能導致早產兒氧中毒,引起視網膜病和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
(1)盡早使用鼻塞持續(xù)氣道正壓呼吸(CPAP),壓力以5~10cmH2O(0.49~0.98kPa)為宜,如壓力過高可影響CO2排出,發(fā)生肺氣壓傷和心搏出量降低。
(2)機械通氣指征:當CPAP治療無效,PaO2仍<6.7kPa(50mmHg)或PaCO2>7.9kPa(60mmHg)或頻發(fā)呼吸暫停時,則應進行氣管插管并采用間歇正壓通氣(IPPV)加呼氣末正壓通氣(PEEP),壓力為4~6cmH2O(0.4~0.6kPa)。
2.肺表面活性物質(PS)療法 經氣管內給藥,每次劑量為60~200mg/kg,可用2~4次。預防性治療可在生后2小時內應用,已確定為HMB時應盡早應用表面活性物質制劑,天然制劑療效優(yōu)于人工合成制劑。
3.糾正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 混合性酸中毒需先糾正呼吸性酸中毒,對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用5%碳酸氫鈉,每次3~5ml/kg,以5~10%葡萄糖液稀釋成等張液,30分鐘內經靜脈滴入。
4.關閉動脈導管 可用消炎痛靜脈滴注。劑量:出生體重<1250g者為0.1mg/kg,12、36小時后再各用1次。本藥口服效果差,用藥無效時應考慮手術結扎動脈導管。
5.支持療法 置患兒于適中環(huán)境溫度,相對濕度應維持在60%左右。每日靜脈補液40~80ml/kg,熱量應充足,危重期應由靜脈補充熱量,病情好轉后由消化道喂養(yǎng),保證呼吸道通暢。
6.抗生素應用 青霉素或頭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強肺內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更多兒科主治醫(yī)師考試信息
在線題庫: 2018年兒科主治醫(yī)師考試真題>>
衛(wèi)生資格導航 | ||||||
考試簡介 | 考試動態(tài) | 考試大綱 | 政策解析 | 報名時間 | 報名入口 | 考試題庫 |
準考證 | 成績查詢 | 合格證書 | 內科主治醫(yī)師 | 外科主治醫(yī)師 | 婦產科主治醫(yī)師 | 兒科主治醫(yī)師 |
全科主治醫(yī)師 | 初級護師 | 主管護師 | 初級藥師 | 主管藥師 | 檢驗師 | 主管檢驗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