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腎臟疾病的癥狀、檢查、診斷及防治原則。 2.腎小球腎炎和腎病綜合征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分類方法、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3.急、慢性腎盂腎炎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4.急性和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 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5.腎臟疾病 (Nephropathy/ Kidney Disease)
一、癥狀
1.急性腎炎綜合征 以突起的血尿,蛋白尿,少尿,高血壓及腎功能減退為表現(xiàn),其中血尿為必備。嚴重少尿,高血壓、腎功能減退者可伴發(fā)充血性心力衰竭,浮腫,水鈉潴留及酸堿平 衡失調(diào)及CNS癥狀。如上述癥狀持續(xù)4-8周以上,病情不斷惡化,可能為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2.腎病綜合征 主要表現(xiàn)為浮腫,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癥(<30g/L),水腫及高脂血癥等。
3.高血壓 可隱匿存在至腎衰才被發(fā)現(xiàn),也可發(fā)生急性癥狀,包括頭痛,視力模糊,抽搐,心衰等。高血壓嚴重程度與腎臟疾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密切相關。
腎臟疾病致高血壓有2大類:1)腎血管病變所致,可發(fā)生單側(cè)或雙側(cè),主干或分支,血壓常甚高。主要因為狹窄腎動脈分泌過多腎素。2)腎實質(zhì)性高血壓
醫(yī).學.全.在.線 m.52667788.cn 4.無癥狀性尿異常 持續(xù)性蛋白尿和(或)血尿,無高血壓,水腫或氮質(zhì)血癥。不少患者以后出現(xiàn)高血壓,腎功能逐漸減退,最終出現(xiàn)慢性腎功能衰竭。
5.慢性腎功能衰竭 通常指在相當長時間內(nèi)腎小球濾過率已有下降,表現(xiàn)為貧血,夜尿,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磷升高,血鈣下降和雙腎體積縮小等。
6.尿頻-排尿不適綜合征 有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可伴膿尿或菌尿等。
二、檢查
常規(guī)檢查 非常重要,為診斷有無腎臟疾病的主要根據(jù)。
生理性見于1.體位性(直立性)蛋白尿。2.功能性蛋白尿。
病理性:
I.蛋白尿 正常人每日蛋白質(zhì)排泄不超過100mg ,若高于150mg,則稱蛋白尿。
(1)腎小球性蛋白尿 多由于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傷,導致通透性改變及負電荷喪失。此類最多見。以分子量小的白蛋白為主。若濾過膜損害嚴重,則球蛋白及其他大分子性蛋白漏出也增多。
(2)腎小管性蛋白尿 正常情況下小分子蛋白幾乎被腎小管全部吸收。當腎小管疾病病時,蛋白質(zhì)重吸收障礙,小分子蛋白(beta2 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從尿中排出。蛋白總量<2g/d。
。3)溢出性蛋白尿 血內(nèi)小分子蛋白,如本周蛋白,Hb,肌紅蛋白等,當濃度過高時,上述濾液中濃度超過腎吸收閾值,從尿中排出。
醫(yī) 學全在線 m.52667788.cn 。4)組織性蛋白尿 因組織遭受破壞后而釋出的胞質(zhì)中各種酶及蛋白,在腎小球濾過液中濃度超過吸收閾值,而從尿中排出。
血尿 正常人尿每高倍HP不超過3個紅細胞。尿沉渣Addis計數(shù),12小時排出的紅細胞應<50萬。
。5)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CT,藥物等可引起血尿。
(6)尿路臨近器官疾病 如急性闌尾炎,急性或慢性盆腔炎,結(jié)腸或直腸憩室炎癥惡性腫瘤等侵襲或刺激尿路時,有時可產(chǎn)生血尿,但不常見。
(7)腎及尿路疾病 各型腎炎,腎基底膜病,腎盂腎炎,多囊腎,腎下垂,泌尿道結(jié)石,結(jié)核,腫瘤及血管病變等。
II.管型尿 發(fā)熱或運動后可有少量透明及顆粒管型: 白細胞管型活動性腎盂腎炎標志/紅細胞管型急性腎小球腎炎活動期/上皮細胞管型急性腎炎或壞死/脂肪管型腎病綜合征/腎衰管型腎衰。
III.白細胞尿 尿沉渣檢查WBC>5/HP時為異常。在各種泌尿系統(tǒng)器官炎癥時可出現(xiàn),可受臨近組織影響。
2.腎功能測定
I.清除率測定 腎在單位時間內(nèi)清除血漿內(nèi)某一物質(zhì)的能力。臨床以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GFR)反映該指標。正常值平均為90±10ml/min.,血肌酐也可反映腎功能,若在110μmol/L以下時,清除率多正常。
II.腎血流量測定 臨床常用對氨馬尿酸法。正常值600~800ml/min。
III.其他輔助檢查 尿液培養(yǎng),尿路平片,靜脈逆行造影,膀胱鏡檢查等。或MRI,超聲,CT等。
三、診斷
根據(jù)病史,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可做出正確診斷。除病因診斷外,還需作出病理,部位,功能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