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心肌梗死的心電圖定位診斷是什么?
發(fā)生心肌梗塞的部位多與冠狀動脈分支的供血區(qū)域相關(guān)。以左冠狀動脈的前降支發(fā)生梗塞的機會為最多;單純前問壁心肌梗塞(ante—roseptalinfarction)多見。單純有室游離壁發(fā)生梗塞的機會最少?筛鶕(jù)梗塞圖形出現(xiàn)于哪些導聯(lián)而作出梗塞部位的定位判斷。 正常時Vl—V3導聯(lián)R向量不大,故前問壁心肌梗塞時多呈“QS”型波;反映下壁的Ⅱ、Ⅲ、avF導聯(lián)正常時多呈R型波,下壁心肌梗塞時初始向量向上方加強,出現(xiàn)“QR”或“Qr”型圖形的機會較多,以Ⅱ?qū)?lián)最為重要
12.心肌梗死時血清心肌酶含量有何變化?
血清酶檢查是診斷AMI的重要依據(jù)。
(1)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 肌酸磷酸激酶(CPK)正常值為25—200U/L,AMI后1—2小時開始上升,18小時達峰值,3—4天后恢復正常,但在肌肉外傷.進行性肌萎縮,多發(fā)性肌炎,顱腦出血,甲狀腺功能減退時也可上升。CPK同功酶(CPK—Mb)正常值在0-16u/L,出現(xiàn)時間與CPK相同。
(2)谷草轉(zhuǎn)氨酶(GOT) 正常值在6—45U/L。AMI后6-l 2小時開始上升,第2—4天達高峰,5—7天后恢復正常。在肝臟疾病、膽囊炎、胰腺炎等情況下也可增高。
(3)乳酸脫氫酶(LDH) 正常值為l14—240U/L。AMI后12—24小時開始上升,3—4天后達高峰,2周內(nèi)恢復正常。在有組織壞死、急性甲狀腺炎、肌萎縮、慢性腎小球腎炎、轉(zhuǎn)移性腫瘤時也可增高。LDH同功能(LDH—1) 主要來自心肌,正常值為18—30u/L出現(xiàn)時間與LDH相同,特異性較LDH高。
13.心肌梗死的并發(fā)癥是什么?
一、 乳頭肌功能失調(diào)或斷裂
二、 心臟破裂
三、 栓塞
四、心室膨脹瘤
五、心肌梗塞后綜合征
14.冠脈溶栓的最佳時間為何時?
疼痛發(fā)作最好在6h以內(nèi),或已超過6h疼痛仍持續(xù),ST段仍抬高但R波未全消失者
15.間接判斷冠脈血栓溶解的根據(jù)是什么?
血栓溶解的間接標準::①開始輸注溶栓劑后2h內(nèi)任何一個30min間期的前后比較抬高的ST段回降≥50%;⑦CK—MB峰值提前到發(fā)病后14h以內(nèi),CK峰值提前到16h以內(nèi);③開始溶栓后2h,胸痛迅速減輕70%或緩解;④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發(fā)生于開始溶栓2h內(nèi),如加速性自主性心律、竇緩或伴有低血壓、或房室傳導阻滯或束支傳導阻滯等。①、⑦為主要指標,后兩項為次要指標,具有兩項主要指標或一項主要指標加兩項次要指標時判為血管再通。血管再通者中,偶可見再通時胸痛突然加劇,但是4—5min后又迅即緩解,同時發(fā)現(xiàn)一過性ST段反常拾高,數(shù)分鐘又迅速下降。達到TIMⅢ級才能獲得明顯效果。
溶栓時間:疼痛發(fā)作最好在6h以內(nèi),或已超過6h疼痛仍持續(xù),ST段仍抬高但R波未全消失.
16.國內(nèi)常用的溶栓制劑有哪些?
藥物:最常用尿激酶UK,其次為鏈激酶SK。①冠狀動脈法,UK和SK可經(jīng)導管直接注入冠狀動脈血栓的近端。UK即推入2萬IU,以后4000—8000IU/分注入. 監(jiān)測心電圖及血壓,每15min造影一次,觀察堵塞血管再通情況,發(fā)現(xiàn)再通達到TIMⅡ級之后繼續(xù)40001U/min維持1h。②靜脈給藥法,UK靜脈滴入150萬IU/30min,通常約用2.2萬IU/kg. SK靜脈滴入通常應用150萬IU。應密切注意治療前后血漿纖維蛋白,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等的變化。纖維蛋白原降至0.1/dL以下容易出血。
17.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的禁忌證是什么?
有出血、出血傾向或出血既往史,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血壓過高,新近手術(shù)而創(chuàng)口未愈者禁用。
18.如何與原發(fā)性擴張型心肌病相鑒別?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也有心臟顯著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二尖瓣返流性雜音和心電圖中ST—T波變化。但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上,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心電圖示定位ST—T波變化,超聲心動圖或核素心血管造影有節(jié)段性收縮不協(xié)調(diào),201鉈心肌顯像見較大的灌注缺損。而擴張型心肌病的發(fā)病年齡一般較輕,心臟普通性增大,常持續(xù)存在房性和室性奔馬律,心力衰竭控制后心臟縮小。最近也有應用正離子發(fā)射x線體層掃描術(shù)鑒別該二種疾病,在擴張型心肌病幾乎無顯影缺損或程度很輕的缺損。
19.心功能怎樣分級?
出現(xiàn)充血性心衰后心功分4級
I級:體力活動不受限制。日;顒硬灰鸱αΑ⑿募、呼吸困難或心絞痛等癥狀。
Ⅱ級:體力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無癥狀,日;顒蛹纯梢鸱α、心悸、呼吸困
難或心絞痛。
Ⅲ級: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無癥狀,輕于日常的活動即可引起上述癥狀。
IV級: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休息時亦有癥狀,體力活動后加重。
AHAl994年修訂標準增加了客觀評定的分級標準,根據(jù)心電圖、運動試驗、x線和超聲心動圖等客觀檢查作出分級,分為A、B、C、D四級。A級:無心血管疾病的客觀證據(jù)。B級:輕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觀證據(jù)。C級:中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觀證據(jù)。D級:重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觀證據(jù)。例如病人無癥狀,但跨主動脈瓣壓力階差很大,則判為:心功能I級,客觀評定D級。
20.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發(fā)生機制是什么?
陣發(fā)性夜間呼吸困難發(fā)生的機制可能有:①臥床后水腫液的吸收和回心血量增加,左室不能承受回流增多的血量而使左室舒張末期壓升高,加重肺淤血;②入睡時迷走神經(jīng)興奮性增高,使小支氣管收縮,影響肺泡通氣;3臥位時隔上抬,肺活量減少;4熟睡時呼吸中樞敏感性降低,對肺淤血的刺激感受遲鈍,僅在有重度肺淤血日寸才突感“憋氣”而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