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嘎得那保
|
漢語拼音 | DIANDIMEI
|
拉丁名 | Androsace integra (Maxim.) Hand.-Mazz.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hù)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報春花科植物石蓮葉點地梅的干燥花。
|
動植物形態(tài) | 蓮座狀草本;主根明顯,無根狀莖。葉基生,倒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4cm,所有葉片近等長,先端突尖或具小尖頭,無柄,兩面被短柔毛,邊緣具緣毛,水平平展;ㄝ銖娜~叢中抽出,5~8枚,高(5)10~15cm,直立,近光滑,傘形花序頂生,具花10余朵,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6mm,被稀疏的柔毛;花梗弧曲,綠色稍帶紫,長10~20mm,被卷曲的柔毛;花深紅色:花萼鐘狀或陀螺狀,長約4mm,開裂至中部,裂片狹三角形或?qū)捙樞,先端鈍,邊緣膜質(zhì),具密的硬毛;花冠高腳碟狀或漏斗狀,直徑6~7mm,花冠管與花萼近等長,裂片倒卵形或倒心形,頂端波狀或2淺裂。蒴果卵狀矩圓形,成熟時一般果瓣多于5,明顯超出宿存的花萼;種子扁卵形,長約2mm,褐色。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東部、青海、四川西部。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4000m的草地上或灌叢中。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花期4~6月,果期6~7月。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4~6月采集花,晾干,備用。
|
藥用部位 | 以干燥花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為細(xì)小的紫紅色花朵,長0.6~1cm,皺縮,濕展后可見殘留的細(xì)長花梗,綠色帶紫,被卷曲柔毛,花萼鐘狀,長約5mm,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形或?qū)捙樞,邊緣膜質(zhì),具密硬毛;ü诟吣_碟狀,花冠管與萼近等長,裂片倒卵形或倒心形,頂端微波狀或2淺裂。氣微,味微澀。 粉末鑒別:灰紫色。花冠表皮碎片上的腺毛紅棕色或黃棕色,頭部為1~2個細(xì)胞。常雙細(xì)胞并列,直徑10~13μm,柄為單細(xì)胞。非腺毛兩種,存在于萼片表皮細(xì)胞的下表皮及邊緣的非腺毛,散在,大多均已碎斷,無色,完整者2~5細(xì)胞,以3細(xì)胞為多見,多平直或微彎,常見邊緣非腺毛中間一個細(xì)胞?O縮,直徑基部25~63μm,中部21~43μm,長短懸殊,表皮毛約至320μm,邊緣睫毛長450μm,壁稍厚,表面具較大而密的長圓形成圓形疣狀突起,存在于花冠表皮上的非腺毛為長帶狀,色紅棕,多細(xì)胞組成,基部略膨大,萼片表皮細(xì)胞表面觀類方、類長方或不規(guī)則形,細(xì)胞壁曲線彎曲,且具連珠狀增厚,厚至20μm,氣孔較多,長圓形,直徑16~21μm,長28~40μm,副衛(wèi)細(xì)胞4~5個。花冠上表皮細(xì)胞類長方形或類方形,壁稍厚,較平直,下表皮細(xì)胞呈條狀,壁薄,具毛茸脫落后的圓形疤痕,直徑12~18μm。可見管道狀分泌細(xì)胞,伴隨導(dǎo)管縱行,及脫出的紅棕色塊狀分泌物。花粉粒扁球形、類球形,直徑13~18μm,外壁分層明顯,外層壁厚,萌發(fā)孔3個,表面光滑。導(dǎo)管為螺紋或網(wǎng)紋,直徑7~15μm,草酸鈣晶體眾多,類方形、類長方形、菱形、不規(guī)則形,直徑4~5μm。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散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涼、糙。
《新編藏醫(yī)學(xué)》:味苦,性涼、糙。
《藏醫(yī)百科全書》:味苦,性涼、糙。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干黃水。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治炭疽、黃水病。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6~9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方一:十八味大象紅花散:牛黃3.5g,白檀香6.5g,紫檀香9g,沉香25g,小傘虎耳草25g,訶子2.5g,羽葉點地梅5g,余甘子8.5g,五脈綠絨蒿5g,波梭瓜子0.5g,藏木香5g,蕪荽5g,甘青青蘭5g,巖精膏1.5g,廣木香5g,天竺黃17g,紅花25g,婆婆納8g。以上十八味除牛黃、巖精膏另研細(xì)粉外,其余共研細(xì)粉,加入牛黃、巖精膏細(xì)粉,即得。一次1.5g,一日2~3次。用于肝血增盛引起的胸背刺痛,“木布”隆盛,肝胃不適等。 方二:馬先蒿根50g,鬼臼50g,石榴2.5g,胡椒2.5g,桂皮2.5g,光明鹽2.5g,訶子2.5g,木香2.5g,蕪荽2.5g,硇砂2.5g,山楂2.5g,姜片2.5g,唐古特烏頭2.5g,朱砂2.5g,熊膽2.5g,茜草2.5g,紫草2.5g,益母草2.5g,羽葉點地梅2.5g,纖毛婆婆納2.5g,沉香2.5g,肉豆寇2.5g,紅檀香2.5g,芒硝3.5g,沙棘果2.5g,蛇肉(干)2.5g。以上共研為細(xì)粉,一日2~3次,一次1~1.5g。用于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及引起的腰痛、小腹痛、子宮炎和婦女病引起的陰道炎、尿道炎、子宮寄生蟲病、肝病以及黃疸引起的腹痛、脊背痛。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記載:嘎得那保引瀉腹水,引流黃水!度缫鈱殬洹酚涊d:嘎得那保治疫疽,清熱,干黃水。讓鈞多吉說:嘎得清熱,干黃水。達(dá)瑪薩莫說,嘎得那保生長在土石相雜的地上,根如筋,葉狀如虎耳草(藏藥名:松吉斗),蓮座被羽狀毛,莖如紅香(音譯名:貝浪瑪保),頂端有花七至九朵,花紅色,狀如禽目,很象報春花(藏藥名:耶毛湯哇),仲夏開花。認(rèn)為是甘松(藏藥名:榜貝),這是錯誤的。 經(jīng)查證,藏醫(yī)用多種點地梅屬(Androsace L.)植物。西藏、青海用糙伏毛點地梅Andro-sace strigillosa Franch.、蔓莖點地梅Androsace sarmentosa Wall.;青海還用點地梅Andro- sace umbellata (Lour.) Merr.;甘南用糙緣點地梅Androsace mariae kanitx var.trachy-loma Hand.-Mazz.;云南用刺葉點地梅Androsace spinulifera(Franch.)R.Kunth、景天點地梅Androsace bulleyana Forret;川西用本品;甘孜州用玉門點地梅Androsace brachystegiaHand.-Mazz.、西藏點地梅Androsace mariae var.tibetica (Maxim.) Hand.-Mazz.、裂葉點地梅Androsace dissecla Franch.。青海有的藏醫(yī)將糙伏毛點地梅、蔓莖點地梅稱之為嘎得莫保,功效同本品。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