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麻樓雙
|
年份 | mah mbungv sun
|
別名 | 骨碎補、犸留姜、猴掌姜、猴子姜
|
來源 | 槲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ze.)J.Smith的根莖。
|
形態(tài)特征 | 植株高10~40厘米。根狀莖粗壯,肉質橫走,密被鉆狀披針形的鱗片,邊有睫毛。葉二型,營養(yǎng)葉無柄,覆瓦狀著生于根狀莖上,紅棕色,卵圓形,長5~7厘米,寬3~6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心形,上部邊緣羽狀淺裂;孢子葉長圓形,具短柄,柄有闊翅,葉片長20~40厘米,寬6~13厘米,羽狀深裂,裂片披針形;葉脈網(wǎng)狀,細脈連成網(wǎng)眼。孢子囊群圓形,黃褐色,沿中脈兩側著生各2~4行,每網(wǎng)眼內1枚;無囊群蓋。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墻上、樹上或巖石上。產(chǎn)于廣西龍州、邕寧、來賓、金秀、貴港、桂平、平南、玉林、容縣、藤縣、梧州、賀州、富川、灌陽、全州、資源、龍勝、羅城、南丹、鳳山等縣市;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廣東、貴州、云南、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去凈毛,切片蒸熟,曬干備用或生用。
|
性味 | 味苦,性溫。
|
功效 | 壯腰補腎,接骨,活血止痛,鎮(zhèn)靜安神,祛風除濕。
|
傳統(tǒng)應用 | 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筋骨疼痛、腰腿痛、癱瘓、小兒麻痹后遺癥、小兒麻積、癲癇、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9~18克,水煎服或浸酒內服、外搽。
|
方例 | |
化學成分 | |
藥理 | 1.強骨作用 骨碎補提取液對組織培養(yǎng)中的雞胚骨原基的生長和鈣磷沉積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提高組織中堿性磷酸酶活性,促進蛋白多糖合成,但抑制膠原合成[1]。用骨碎補水提醇沉液飼喂新孵出萊亨雞10~20d,對小雞骨發(fā)育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可增加小雞股骨的濕重和體積、單位長度皮質骨的鈣、磷、羥脯氨酸、氨基已糖的含量[2]。尚能顯著抑制醋酸可的松引起的骨丟失,防治激素引起的大鼠骨質疏松[3]。 2.抑制鏈霉素的耳毒性作用 骨碎補煎服和鏈霉素一起或單獨使用,對鏈霉素急性毒副反應頭痛、頭暈、耳鳴、唇、面麻木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但對耳聾效差[4]。用骨碎補水劑作為鏈霉素溶媒,能明顯降低豚鼠耳蝸毛細胞損傷百分率,參考Preyer耳廓反射和聽性腦干反應測試,證明骨碎補有抑制鏈霉素耳毒性的作用[5]。50%骨碎補注射液作為鏈霉素溶劑,對鏈霉素抗菌活性、pH及澄明度均無影響[6]。骨碎補煎劑灌服亦能減輕卡那霉素對豚鼠的耳蝸毒副作用,但不能控制停藥后毒性耳聾的發(fā)展[7]。 3.強心作用 從骨碎補中分離出的雙氫黃酮甙,0.5%溶液10mg/kg~12.5mg/kg靜注注射給藥,可使家免心肌收縮增強,作用維持2h以上,而對心率、血壓無明顯影響。其強心作用是直接作用于心肌而非作用于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8,9]。 4.毒性 臨床報道,成人大劑量(100g/d~150g/d)水煎口服,可致急性中毒,表現(xiàn)為口干、多語、心悸、胸悶、神志恍惚、瞳孔散大等,經(jīng)對癥處理后癥狀消失[10]。 |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 [1]Yang Tsang-Hsiung,et al.C A,1970,73:11382j. [2]田中靖子等:《生藥學雜志》(日),1978,32(4):260。 |
藥理參考文獻 | [1]馬克昌等:《中醫(yī)正骨》,1989,1(1):13。
[2]馬克昌等:《中醫(yī)正骨》,1990,2(4):7。
[3]馬克昌等:《第二屆全國醫(yī)學生化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下冊),廣州,1991:765。
[4]解放軍第254醫(yī)院:《中華醫(yī)學雜志》,1977,57(2):96。
[5]王重遠等:《中華耳鼻喉科雜志》,1989,24(2):79。
[6]張勝利等:《抗生素》,1982,7:245。
[7]廣西醫(yī)學院耳鼻喉科:《新醫(yī)學》,1977,8(4~5):168。
[8]王維信等:《藥學通報》,1984,19(2):119。
[9]王維信等:《全國心血管藥理第二屆學術會議論文集》,1983,54。
[10]萬銘等:《浙江中醫(yī)雜志》,1989,24(12):546。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