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粵衛(wèi)藥健字(1995)第0017號。 |
劑型 | 沖劑 |
藥物組成 | 溪黃草、白花蛇舌草、茵陳、茯苓等。 |
加減 | |
功效 | 清熱利濕,健脾消滯。 |
主治 | 肝膽濕熱,脾失健運所致的脅脹或疼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主要用于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膽囊炎,肝硬化腹水及肝癌的治療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本方具有保肝,利膽退黃。促進胃腸運動,增強免疫功能, 抑制腫瘤等作用。 1.保肝:本方能防治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慢性肝損傷,降低升高的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對肝細胞的濁腫、脂變、壞死及肝膽炎癥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2.清熱利濕:本方具有抑制α-萘異硫氰酸酯所致的肝損傷大鼠血清膽紅素的升高,對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升高也有抑制作用,對肝細胞的壞死及匯管區(qū)的炎癥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3.促進胃腸運動:本方能提高小鼠小腸推進率,對胃腸推進運動有促進作用。 4.增強免疫功能:本方能提高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綿羊紅細胞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的能力;促進脾淋巴細胞對ConA刺激后的轉(zhuǎn)化能力。上述作用在常用量以下與實驗用藥的濃度呈正相關(guān)效應。 5.抗腫瘤:本方對荷有肝癌裸小鼠有明顯的抑制效果,抑癌率為85.45-93.7%。且能增加裸鼠的體重,延長生命時間。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