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兩指劍、千打錘、七寸釘、千錘打、大駁骨、小熊膽木。
|
漢語拼音 |
shan xiang yua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省沽油科植物銳尖山香圓的根或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銳尖山香圓 落葉灌木,高1-3m。老枝灰褐色,幼枝具灰褐色斑點(diǎn)。單葉對生;葉柄長1.2-1.8cm;托葉生于葉柄內(nèi)側(cè);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7-22cm,寬2-6cm,先端漸尖,具尖尾,基部鈍圓或?qū)捫ㄐ,邊緣具疏鋸齒,齒尖具硬腺體;側(cè)脈10-13對,至邊緣網(wǎng)結(jié),連同網(wǎng)脈在背面隆起,在上面可見,無毛。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較葉短,長4-17cm,密集或較疏松;花長8-12mm,白色,花梗中部具2枚苞片,萼片5,三角形,綠色,邊緣具睫毛,或無毛;花瓣白色,無毛;雄蕊5,花絲長約6mm,疏被短柔毛;子房及花柱均被柔毛。果近球形,幼時綠色,轉(zhuǎn)紅色,干后黑色,徑7-12mm,表面粗糙,先端具小尖頭,花盤宿存。有種子2-3顆;ㄆ4-6月,果期7-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谷地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涼爽濕潤的小氣候,苗期稍能耐陰,成年樹喜陽光,稍耐寒,在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土壤栽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秋后采收成熟果實(shí),去掉果皮,取出種子晾干,貯藏通風(fēng)干燥處。翌年3-4月播種育苗。在整好的苗床上橫開淺溝條播,行距30cm,溝深3cm,將種子均勻地播入溝內(nèi),蓋細(xì)土3cm,稍加鎮(zhèn)壓、澆水。育苗1年后定植,按行株距300cm×250cm開穴,每穴栽種1株。
|
采收和儲藏 |
冬季挖取根部,洗去泥土,切片,曬干。夏秋采葉,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葉含2α,3β-二羥基烏蘇-12-烯-28-羧酸(2α,3β-dihydroxyurs-l2-en-28-oic acid)即2α-羥基熊果酸,2α,3β,19α-三羥基烏蘇-12-烯-28-羧酸(2α,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即2α,19α-二羥基熊果酸,α-香樹脂醇(α-amyrin),熊果酸(ursolic acid),19α-羥基熊果酸(pomolic acl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胡蘿卜甙(daucosterol),2α-過氧基熊果酸(3β-hy-droxrurs-12-en-28-oic acid-2α-hydropetoxid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梗,洗凈,稍潤,切絲,干燥。
飲片性狀:呈絲片狀,長25-50mm,寬10mm,表面灰綠色域黃綠色,革質(zhì)而脆。氣微,味微苦。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fēng)干燥處。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山香圓片:山香圓葉1333g。取山香圓葉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濾液濃縮至原體積的1/3,加入乙醇使醇濃度為70%,靜置12小時,濾過,收集沉淀,濾液浸泡藥渣1天,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加入水煎液中收集的醇沉淀物,加適量輔料制粒,壓成1000片。本品片心棕黑色,味微苦澀。功能抗菌消炎。用于扁桃體炎,咽喉炎,扁桃體膿腫。口服,每次4-6片,每日3-4次。小兒酌減或遵醫(yī)囑。[《中成藥研究》1982,(3):42;《中草藥通訊》1978,9(2):21;《中草藥通訊),1978,9(3):36〕
|
藥理作用 |
體外抑菌試驗(yàn)結(jié)果表明,山香圓水煎濃縮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qiáng)的抑菌作用,與每1ml 1u青霉素等效,對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不強(qiáng)。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活血止痛;解毒消腫
|
功效分類 |
活血止痛藥;解毒消腫藥
|
主治 |
跌打損傷;脾臟腫大;乳蛾;瘡癤腫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urpinia arguta(Lindl.)Seem.[Ochranthe arguta Lindl.]
|
科屬分類 |
省沽油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