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刀口藥、酒藥草、小白酒草、石青菜、毛青菜、毛柴胡、山地菊 |
漢語拼音 | bai jiu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白酒草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白酒草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cm左右。莖直立,少分枝,全株被長柔毛或粗毛。單葉互生;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cm,寬1-2cm,先端急尖,邊緣有鋸齒,兩面被長柔毛;基生葉具短葉柄,莖生葉無柄半抱莖。頭關(guān)花序數(shù)個宇航局集成傘房狀,稀單生;總苞鐘狀;總苞片2-3層,邊緣膜質(zhì);緣花雌性,2至多層,有小舌片或成絲狀,帶紫色;兩性花筒狀,黃色。瘦果小,扁,有2-5棱;冠毛1層毛狀。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草叢中或林緣。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地上部分含勁直假酸(strictic acid),5,7-二羥基-3,8,4′-三甲氧基黃酮(5,7-dihydroxy-3,8,4′-trimethoxyfla-vone),對映-2β-羥基-15,16-環(huán)氧-3,13(16),14-克羅三烯-18-酸[ent-2β-hydroxy-15,16-epoxy-3,13(16),14-clerodatrien-18-oicacid]。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辛;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止痛;祛風(fēng)化痰 |
功效分類 | 清熱止痛藥;祛風(fēng)化痰藥 |
主治 | 肋膜炎;肺炎;咽喉腫痛;小兒驚風(fēng)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onyza japonica (Thunb.) Less. [Erigeron japonicum Thunb.]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