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銅錢花 |
漢語拼音 | qing ming ca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淡黃香青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淡黃香青 多年生草本,高10-22cm。根狀莖細長,木質(zhì);匐枝細長,有膜質(zhì)鱗片狀葉及頂生的蓮座關(guān)葉叢。莖直立或斜升,具白色蛛絲狀綿毛。功座狀葉倒披針狀長圓形,長1.5-5cm,寬0.5-1cm,下部漸狹成長柄,先端尖或稍鈍;中部葉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cm,寬0.5-0.8cm,直立或腑附于莖上,先端尖,基部沿莖下延成狹翅,邊緣平;上部吉較小,狹披針形,全部葉被灰白以或黃白色蛛絲狀綿毛。頭狀花序6-16個密集成傘房或復(fù)傘房狀;花序梗長3-5mm;總苞寬鐘狀,長8-10mm,寬約10mm;總苞寬鐘狀,長8-10mm,寬約10mm;總苞寬鐘狀,長8-10mm,貢約10mm;總苞片4-5層,稍開展,外層橢圓形,共同褐色,內(nèi)層披針形,長達10mm,寬3-4mm,黃白色,有光澤,最內(nèi)層披針形;花托有遂狀短毛;雌析頭狀花序外圍有多層雌花,中央有3-12個雄花;雄株頭狀花序有多層雄蕊,外層有10-25個雌花;花冠長4.5-5.5mm,冠毛比花冠稍長。瘦果長圓形,長1.5-1.8mm,密生乳頭狀突起;ㄆ8-9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800-4700的山坡、草地及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全草,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止咳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止咳藥 |
主治 | 瘡癬;支氣管炎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汁涂;或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naphalis flauescens Hand.-Mazz.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