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山螞蟥、毛蘿菜
|
漢語拼音 |
ye shan ma huang
|
英文名 |
Herb of Manybract Bothriospermum
|
藥材基原 |
為紫草科植物多苞斑種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苞斑種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5-40cm。具直伸的根。莖直立,有縱棱,上部分枝較多,全株被硬毛及伏毛;~有柄;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長2-5cm,先端鈍,基部漸狹,近全級;莖生葉無柄,葉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4cm,寬0.5-1cm,兩面均被基部具基盤的平伏剛毛;▎紊谥ι匀~腋,形成多苞片的總狀花序,長10-20cm,花和苞片依次排列,各偏于一側,苞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被硬毛或短伏毛;花梗下垂,果期通常不增長;花萼5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外面密生硬毛;花冠藍色至淺藍色,長3-4mm,先端5裂,裂片卵圓形,喉部有細長附屬物,呈梯形,先端微凹;雄蕊5,花絲極短,內藏,與花瓣裂片互生;雌蕊1,子房4深裂,花柱極短,柱頭頭狀。小堅果4,卵狀橢圓形或腎形,長1-2mm,密生疣狀突起,腹面有橢圓形環(huán)狀凹陷。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江蘇、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50-2100m的山坡、荒地、路旁草叢中及灌木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季采收,揀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涼
|
歸經 |
肺;肝經
|
功效 |
祛風;利水;解瘡毒
|
功效分類 |
祛風藥
|
主治 |
水腫聚起;瘡毒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9g。外用: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遍身暴腫:野山螞蟥三錢,土大黃二錢,蕎子蓮二錢。水煎,內服少許;其余藥汁洗擦全身。②治瘡毒:野山螞蟥,煎水洗患處。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湖南藥物志》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Bothriospermi Secund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othriospermum secundum Maxim.
|
科屬分類 |
紫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