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gang mao jian zi m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野牡丹科植物剛毛尖子木的枝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灌木,高1-2m。莖略四棱形或圓柱形,無槽或稀具淺槽,幼嫩時密被平展的腺毛。葉柄長1.5-5.5(-6)cm;葉片薄堅紙質或近膜質,卵形或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至圓形或鈍,長11-16.5(-19)cm,寬5-7.5(-9)cm,邊緣具不整齊的小齒,齒尖具剛毛,通常具緣毛,5-7基出脈,兩面被細小的糠秕狀鱗片,葉面基出脈、側脈平整,背面基出脈、側脈明顯隆起,幼時基出脈、側脈密被星狀毛。由聚傘花序組成的圓錐花序頂生,長12-25cm,寬2.5-6cm,基部具葉狀總苞2枚,花序軸、花梗及花萼均密被糠秕狀星狀毛;苞片和小苞片小,鉆形,長約1mm,早落;花萼長約6mm,狹壇形,具鈍四棱,具縱脈8條,其中4條不明顯,裂片極小,幾不明顯,先端具突起的小尖頭,花瓣紅色或粉紅色,卵形,長約6mm,于右上角突出一小片,先端具突起小尖頭,無毛;雄蕊長者與短者藥隔均隆起,基部均伸長成短距;子房紡錘形,下位,無毛。蒴果橢圓形,先端具胎座軸,長約5.5mm,頂孔開裂;宿存萼較果長,壇形,近先端縊縮;ㄆ诩s10月,果期約3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鞋于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700-930m的疏,密林中濕潤的地方及溪邊,河旁。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微甘;性涼 |
歸經 | |
功效 | 清熱解毒;利濕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利濕藥 |
主治 | 痢疾;腹瀉;瘡癤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Oxyspora uagans (Roxb.)Wall.[Melastoma uagans Roxb.] |
科屬分類 | 野牡丹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