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鼠曲草 |
漢語拼音 | shi shu qu cao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Swamp Cudweed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濕生鼠曲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濕生鼠曲草 一年生草本,高20-40cm。莖直立或斜上,單生或簇生,分枝,密被灰白色綿毛;~小,花期要萎;莖生葉較密,無葉柄,葉片倒披針狀條形,長3-5cm,寬3-4mm,先端鈍具小尖,基部狹窄,全緣,兩面密被灰白色綿毛。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莖和枝端密集成球狀,直徑約5mm,無梗;總苞半球狀,長約2mm,寬約5mm;總苞片3層,黃褐色,干膜質(zhì),外層總苞片短,寬卵形,先端鈍,內(nèi)層長圓形披針形,先端尖;小黃花色,異型,雌花絲狀,長于花柱,兩性花花冠細(xì)筒狀,長約1.5mm,有5個裂片。瘦果長圓形,長約1mm,有細(xì)點(diǎn);冠毛白色;ㄆ7-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地區(qū)及內(nèi)蒙古、河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河岸邊和潮濕草地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末花期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淡;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止咳化痰;調(diào)所和中;清熱平肝 |
功效分類 | 止咳藥;祛濕藥 |
主治 | 支氣管炎;胃潰瘍;濕熱痢疾;瘡癰腫毒;高血壓病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咳嗽: 鼠曲草三錢,炙款冬花二錢,炙桑白皮三錢。水煎服。 (《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②治慢性支氣管炎: 鼠曲草三錢,杏仁三錢,甘草一錢。水煎,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藥》)②治筋骨疼痛: 鼠曲草一兩, 白酒一斤。 浸泡三日, 飲酒、每次一酒盅,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藥》)④治濕熱痢疾: 濕鼠曲草、小檗皮、甘松。煎服。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⑤治胃潰瘍: 鼠曲草三錢,白芍三錢,甘草三錢。水煎,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藥》)⑥治高血壓: 一、鼠曲草四錢,鉤藤三錢,桑寄生三錢。水煎,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藥》)二、濕鼠曲草、黃芩、豬毛菜、毛蓮花。 煎服。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⑦治癰瘡腫毒: 濕鼠曲草、銀花、赤芍、大力子。 煎水服。亦可用濕鼠曲草、牛耳大黃搗爛敷。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東北藥植志》:止咳化痰。治氣喘及支氣管炎,胃潰瘍,高血壓,火傷,膿腫。 2.《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調(diào)中益氣,止咳化痰。 3.《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痛經(jīng)。 4.《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治咽喉腫痛,結(jié)核肺炎,痢下赤白,癰瘡腫毒。 |
考證 | 出自《吉林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Gnaphalii Uliginos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Gnaphalium tranzschelii Kirp. [G. uliginosum auct. Non L. ]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