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jie gu dan
|
英文名 |
Bark of Lindenleaf Torricellia
|
藥材基原 |
為山茱萸科植物鞘柚木的根皮、莖皮葉片。
|
動植物形態(tài) |
落葉小喬木,高3.5-12m;樹皮灰黑色。小枝圓柱形,灰綠色,無毛,有不完全的環(huán)形葉良,賄部寬,松軟,白色。葉互生;葉柄淡綠色,長4.5-8.5cm,葉片紙質(zhì),橢圓狀卵形至寬卵形,長10-15cm,寬8-16.2cm,上面綠以,下面淡綠以,先端突尖,基部淺心形,邊緣的粗鋸齒有須頭,有時有波狀棱角,掌狀葉脈7-9條,在上面微凸,近于無毛,下面明顯突出,疏生短柔毛,網(wǎng)脈在下面明顯?偁顖A錐花序頂生,下垂,微被短柔毛,長12-22cm;花小,雄花的花萼管短,有裂片5,先端鈍尖0.3mm;花瓣5,長橢圓形,長約5mm,白色,無毛,先端鉤狀內(nèi)彎;雄蕊5,與花瓣互生,花絲短,無毛,長約0.5mm,花藥長方形,長1.5mm;花盤平坦,近于圓形,中間有1-3個小形圓錐狀的退化花柱;花梗短,圓柱形,長約2-2.5mm,疏被短柔毛或近于無毛,有小苞片2枚,干膜質(zhì),披針形,長約1-2.5mm;雌花的花萼裂片3-5,不整齊,三角形,銳尖;無毛瓣及雄蕊;花盤不顯著;子房卵圓形,長約5mm,無毛,花柱3-4,粗壯。果實(shí)核果狀,卵形,長5-6mm,直徑3mm,平滑無毛;ㄆ11月至翌年3月,果期3-4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地海拔1600-2600m的林緣或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根皮及莖皮全年均可采,葉春、夏季采,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甘;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活血止痛;解毒消腫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濕藥;活血藥
|
主治 |
跌打瘀痛;骨折筋傷;風(fēng)濕痹痛;癰瘡癤腫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外傷出血: 接骨丹,研末,外撒(加壓)。②治燒燙傷: 接骨丹二兩,凡士林一斤。煎熬后稍放冷,加入按葉油2%攪勻備用。 用時外涂。③治慢性胃炎,胃潰瘍: 干接骨丹三至五錢,水煎服。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紅河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ortex torricelliae tiliifoli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oricelloia tiliifolia DC.
|
科屬分類 |
山株萸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