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huan yang shen |
英文名 | root of Longstem Hawksbeard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滇川還陽參、驢打滾兒草和長莖還陽參的全草或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1.滇川還陽參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根圓柱形。莖直立,木質(zhì),不分枝或叉狀分枝。葉無柄;莖基產(chǎn)葉小,鱗片狀;中部葉條形,長6-10cm,寬3-4mm,全緣或有細齒,稍反卷,無毛或有短柔毛。頭狀花序小,均有12朵小花,排成疏圓錐花序,梗長0.5-3.5mm05-6-16總苞圓柱形至鐘狀,長8-9mm,寬2-2.5mm;外層總苞片6,條形或披針形,長為內(nèi)層的1/2,內(nèi)層總苞片8-12,披針形,近先端有密纖毛;舌狀花橘黃色,長約12mm。瘦果紡錘形,近扁平,褐色,長3.5--4mm,有10-16條縱肋;冠毛淡黃白色,長約5mm。 2.驢打滾兒草 多年生草本,高20-30cm。莖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基生葉叢生,倒披針形,長4-8cm,寬0.8-2cm,急尖,邊緣有波狀齒,或倒齒狀至羽狀半裂,裂片全緣,基部漸狹成具短翅的葉柄,白色或蒼白色帶紫色;莖上部葉條形,漸尖,無柄;最上部葉小,苞葉狀。頭狀花序較大,單生于枝端;總苞鐘狀,長11-14mm,寬4-9mm;外層總苞片8-13,長為內(nèi)層總苞片的1/3-1/2,條狀披針形,漸尖,有毛,內(nèi)層總苞片披針形,先端鈍,邊緣膜質(zhì),有柔毛;舌狀花黃色。瘦果紡錘形,長7-8mm。 3.長莖還陽參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圓柱形。莖直立,深綠色,有縱槽紋,分枝多。葉互生,退化成極小的刺狀葉,長0.5-1cm,先端銳尖。頭狀花序頂生,花黃色。瘦果黑褐色,先端有白色冠毛;ㄆ谙募。 |
資源分布 | 1.分布于四川及云南。 2.分布于東北、華北及西藏。 3.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生于高山坡開曠的石隙中。 2.和于山坡、山谷或路旁。 3.生于山坡、田邊、路旁草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全草,秋季采根,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地上部分含8β-羥基-11β,13-二氫中美菊素(8β-hydroxy-11β,13-dihydrozaluzanin)C,8β-羥基異珀菊內(nèi)酯(8β-hydroxyisoamberboin)8-表去酰洋薊苦素(8-epidesacyl-cynaropicrin)[1-3]。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甘;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止咳平喘;健脾消食;下乳 |
功效分類 | 補益藥;健脾藥 |
主治 | 支氣管炎;肺結核;小兒疳積;乳澎不足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入膏、丸。外用:適量,熬膏涂敷。 |
用藥禁忌 | 《滇南本草》:肺熱者忌用。若誤用之,令人咳血,或咳嗽帶血,或鼻血,或煩躁不安。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滇南本草》:治諸虛百損,五癆七傷,血氣衰敗,頭暈耳鳴,心慌怔忡,婦人白帶漏下,損傷督任二脈。 2.《文山中草藥》:健胃消食,補腎壯陽。治小兒消化及營養(yǎng)不良,胃痛,性神經(jīng)衰弱。 |
考證 | 出自《滇南本草》。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Crepidis Elongat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Crepis riges cens Diels 2.Crepis crocea (Lamk.) Babc. [C.turczani-nowii C. A. Mey.] 3.Crepis elongata Babc. [Crepis tibetica Babc.]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