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肉紅、內(nèi)消、紫荊木皮、白林皮。 |
漢語拼音 | zi jing pi |
英文名 | Bark of Chinese Redbud, Kadsura Root-bark |
藥材基原 | 為豆科植物紫荊的樹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紫荊 落葉喬木或大灌木,栽培的常呈灌木狀,高可達(dá)15m。樹皮幼時暗灰色而有光滑,老時粗糙而作片裂。幼枝有細(xì)毛。單葉互生;葉柄長達(dá)3cm;葉片近圓形,長6-14cm,寬5-14cm,先端急尖或驟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葉脈有細(xì)毛,全緣;ㄏ热~開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闊卵形,長約2.5mm;花梗細(xì),長約6-15mm;花萼鐘狀,5齒裂;花玫瑰紅色,長約1.5-1.8cm,花冠蝶形,大小不等;雄蕊10,分離,花絲細(xì)長;雌蕊1,子房無毛,具柄,花柱上部彎曲,柱頭短小,呈壓扁狀。莢果狹長方形,扁平,長5-14cm,寬約1-1.5cm,沿腹縫線有狹翅,暗褐色。種子2-8顆,扁,近圓形,長約4mm;ㄆ4-5月,果期5-7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溪邊、灌叢中。通常栽培于庭園向陽的地方。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性喜光、向陽,耐寒。宜肥沃土壤,怕澇、萌蘗性強(qiáng)。 栽培技術(shù) 種子繁殖、育苗移栽為主,也可用分蘗、壓條繁殖法。種子繁殖:種子用濕沙層積貯藏,播種時用60℃溫水浸泡2d,幼苗移栽1次,追肥2-3次,3年生苗定植。 病蟲害防治 ①立枯病:危害幼苗,可噴硫酸銅液防治。②刺蛾:夏、秋季為害。 |
采收和儲藏 | 7-8月剝?nèi)淦,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定 樹皮呈筒狀或槽狀或不規(guī)則的塊片,向內(nèi)卷曲,長約6-25cm,寬約3cm,厚約3-6mm,外表灰棕色,粗糙,有皺紋,常顯鱗甲狀;內(nèi)表面紫棕色,或紅棕色,有細(xì)縱紋理。質(zhì)堅(jiān)實(shí),不易折斷,斷面灰紅棕色。對光照視,可見細(xì)小的亮點(diǎn)。氣無,味澀。 顯微鑒定 皮橫切面:木栓層數(shù)列細(xì)胞,棕色。皮層中有石細(xì)胞群和纖維束及晶纖維束,石細(xì)胞壁較薄。射線嗽叭狀,韌皮部有纖維及晶纖維束散在。薄壁細(xì)胞內(nèi)充滿淀粉粒。粉末特征:紅棕色。①晶鞘纖維長450-700μm,直徑20-35μm,草酸鈣棱晶直徑20-30μm。②石細(xì)胞類圓形,直徑60-200μm。③淀粉粒眾多。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紫荊含鞣質(zhì)。種子含微量游離的賴氨酸和天門冬氨酸。根含揮發(fā)油腔滑調(diào)1.10%,油中主要有α-蒎烯、β-蒎烯、苧烯、龍腦(borneol)、乙酸龍腦酯(bornylacetate)等于25種成分。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10ml,振搖10分鐘,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干,殘?jiān)?%香醛硫酸溶液2-3滴,即顯紫紅色,放置后顏色加深。(檢查揮發(fā)油)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塊曬干!兜崮媳静荨罚燒酒炒過用。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抗炎鎮(zhèn)痛作用 本品樹皮煎劑20g/kg灌服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及角叉菜膠所致小鼠足腫脹均有顯著抑制作用。并能明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體次數(shù),表明有明顯抗炎、鎮(zhèn)痛作用。但對戊巴妥鈉所致小鼠睡眠數(shù)均無協(xié)同效果,表明無鎮(zhèn)痛作用。2.對腸道平滑肌的影響 本品樹皮煎劑40mg/ml濃度可抑制離體大鼠十二指腸平滑肌的自發(fā)運(yùn)動,使收縮幅度降低,頻率減電。20mg/ml還顯著拮抗乙酰膽堿、氯化鋇所致腸管痙攣,表明的解痙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本品樹皮煎劑于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以及紅色毛癬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曾報告還可抑制流感病毒,并延緩埃可病毒所致細(xì)胞病變。 4.毒性 本品樹皮煎劑灌服對小鼠的LD50為100.5±10.8g/kg。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平 |
歸經(jīng) | 肝;脾經(jīng) |
功效 | 活血,通淋,解毒 |
功效分類 | 活血藥;消腫藥 |
主治 | 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瘀滯腹痛,風(fēng)濕痹痛,小便淋痛,喉痹,癰腫,疥癬,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孕婦忌服。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濕氣流痰: 紫荊皮二兩(酒炒),秦(當(dāng))歸五錢,川牛膝三錢,川羌活二錢,木瓜三錢。上好酒五斤,重湯煎一炷香為度,露一夜,去火毒用。(《滇南本草》)②治鶴膝風(fēng)攣: 真紫荊皮。老酒煎,候溫常服。 (《仁齋直指》)③治婦人血?dú)猓? 紫荊皮為末,醋糊丸,櫻桃大。每酒化服一丸。 (《婦人良方補(bǔ)遺》)④治產(chǎn)后諸淋: 紫荊皮五錢。半酒半水煎, 溫服。 (《婦人良方補(bǔ)遺》)⑤治一切癰疽、發(fā)背、流注、諸腫毒冷熱不明者: 川紫荊皮(炒)五兩,獨(dú)活(去節(jié),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白英(生)一兩,木蠟(又名望見消、陽春雪,隨加減妙,即石菖蒲)。 為末,用蔥湯調(diào)熱敷。 (《仙傳外科集驗(yàn)方》沖和仙膏,又名黃云膏、仙膏)⑥內(nèi)消初生癰腫): 白芷、紫荊皮。酒調(diào)。(《仙傳外科集驗(yàn)方》一勝膏)⑦治痔瘡腫痛: 紫荊皮五錢。新水食前煎服。 (《仁齋直指方》)⑧治傷眼青腫: 紫荊皮。小便浸七日,曬研,用生地黃汁、姜汁調(diào)敷,不腫用蔥汁。(《永類鈐方》)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本草述》:諸味之活血者多屬辛溫,以血得溫則行也。其解毒者多屆苦寒,以毒為辛熱之所結(jié)也。茲味(紫荊)能活血而解毒,則必非苦寒,亦非苦溫,本草所謂氣平者是也。但先哲謂平即涼,或者于解毒之用切乎。瀕湖氏謂取蜀產(chǎn)其苦陳如膽者,蓋察其性非辛溫,故以極苦者為功,苦主涌泄故也。此味活血解毒,功能并奏,則血瘀而有熱者,豈非適宜之善物乎。 2.《開寶本草》:主破宿血,下五淋,濃煮服之。 3.《日華子本草》:通小腸。 4.《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風(fēng)寒濕痹,麻木不仁,癱瘓痿軟,暖筋,止腰痛,治婦人血寒腹痛。 5.《綱目》:活血行氣,消腫解毒,治婦人血?dú)馓弁矗?jīng)水凝澀。 6.《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咽喉、牙痛,女人月經(jīng)不調(diào),紅崩白帶,散血止痛。癬瘡。 7.《四川中藥志》:治喉痹,外用涂蛇蟲咬傷。 |
考證 | 出自《日華子本草》。 1.《綱目》:紫荊,其皮入藥,以川中厚而紫色味苦如膽者為勝。 2.《植物名實(shí)圖考》:紫荊,《開寶本草》始著錄,處處有之。又《本草拾遺》有紫荊,子圓紫如珠,別是一種,湖南亦呼為紫荊!秹粝P談》未能博考,李時珍(紫荊、紫珠)并為一條, 亦踵誤。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ortex Cercis Chinens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ercis chinensis Bunge |
科屬分類 | 豆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