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臘梅花、黃梅花、鐵筷子花、雪里花、巴豆花、蠟花 |
漢語拼音 | la mei hua |
英文名 | Wintersweet Flower |
藥材基原 | 為蠟梅科植物蠟梅的花蕾。 |
動植物形態(tài) | 蠟梅,落葉灌木,高2-4m。莖叢出,多分枝,皮灰白色。葉對生,有短柄,不具托葉,葉片卵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7-15cm,寬3-7cm,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深綠色而光亮,老時粗糙,下面淡綠色,光滑,有時于葉脈上略被疏毛;ㄏ扔谌~開放,黃色,富有香氣;花被多數(shù),呈花瓣狀,成多層的覆瓦狀排列,內(nèi)層花被小形,中層花被較大;黃色,薄而稍帶光澤,外層成多數(shù)細(xì)鱗片;雄蕊5-6個,藥外向;心皮多數(shù),分離,著生于花托的內(nèi)面;子房卵形,1室。瘦果,橢圓形,深紫褐色,疏生細(xì)白毛,內(nèi)有種子1粒。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東及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灌叢或水溝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1.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氣候,較耐寒、耐旱,稍耐陰;喜陽光;忌濕澇。要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栽種為宜。在重粘土和堿土上生長不良。 2.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嫁攔、扦插、分株等繁殖。種子繁殖:采用育苗移栽。6-7月采收果實,剝出種子,用濕沙貯藏備用。第2年3月播種。取出種子,連沙一起在水里搓去蠟質(zhì),然后播種,苗期注意除草、施肥,培育2年移栽。嫁接繁殖:用實生苗或分株苗作砧木,用切接和靠接最好,3-4月中旬,選取粗壯而較長枝條,除去頂梢,剪成6-7cm長接穗,具芽1-2對,砧木是將苗離地面3-6cm處剪斷,進(jìn)行切接,涂泥漿,把砧木和接穗封住,經(jīng)培育3年成株。扦插繁殖:以夏季嫩枝為好,插穗用1×10-4α-萘乙酸浸沾1min后,插在遮蔭的塑料膜棚里較易生根。分株繁殖:2-3月挖取母株發(fā)生的分蘗苗栽種。移栽按行株距各約1.3m開穴,每穴栽苗1株。每年在早春和科季,各進(jìn)行中耕除草、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為了促進(jìn)開花,每年3-4月,把枝條剪短,并摘心去頂。 |
采收和儲藏 | 在花剛開放時采收。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1.性狀鑒別 花蕾圓形、短圓形或倒卵形,長1-1.5cm,寬4-8mm。花被片疊合,下半部被多數(shù)膜質(zhì)鱗片,鱗片黃褐色,三角形,有微毛。氣香,味微甜后苦,稍有油膩感。 以花心黃色、完整飽滿而未開放都為佳。 2.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①單細(xì)胞非腺毛(花被)長至70μm,頂端鈍,壁厚,稍有彎曲。②鱗片表皮細(xì)胞多角形,有眾多非腺毛;氣孔少見。③花粉粒棕黃色,類圓形至橢圓形,直徑約40μm,外壁微有縱直紋理,并常見萌發(fā)孔2個。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蠟梅花的香氣成分,已鑒定31種,計有:乙酸(acetic acid),1,1-二乙氧基乙烷(1,1diethoxy ethane),異戊醇(isoamyl alcohol),1,3-二氧戊環(huán)(1,3-dioxolang),雙丙酮醇(diacetone alcohol),3-丁烯-2-酮(3-butene-2-one),葉醇(3-hexen-1-ol),側(cè)柏烯(2-thujene),月桂烯(myrc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檸檬烯(limonene),6-甲基-1-辛醇(6-methyl-1-octanol),苯甲醇(benzyl alcohol),羅勒烯(α-ocimene),芳樟醇(linalool),氧化芳樟醇(linalool oxide),松樟酮(pinocamphone),乙酸芐酯(benzyl acetate),萘(naphthalene),水楊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吲哚(1H-indol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王古)(王巴)烯(α-copaene),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香檜酮(sabina detone),苯甲酸(benzoic acid),癸酸(decanoic acid),鄰苯二甲酸叔丁酯(diphenate tertbutyl ester),十二酸(dodecanoic acid),4-癸酮(4-decanone),1,3,5-三丁基六氫-1,3,5-三氮雜苯(1,3,5-tributylhexahydro-1,3,5-triazine)。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羅勒烯,其次是芳樟醇、乙酸芐酯、水楊酸甲酯、側(cè)伯烯、檸檬烯及苯甲醇。另含紅豆杉氰甙(taxiphyllin),蠟梅甙(meratin),α-胡蘿卜素(α-carotene),蠟梅堿(calycanthine)。 葉含蠟梅堿,山蠟梅堿(chimonanthin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揀去殘梗、沙石、土塊。曬干或烘干,備用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毒性: 洋蠟梅堿可引起哺乳動物之強烈抽搐,作用類似士的寧。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43.79±1.89mg/kg,對大鼠為17.16±0.82mg/kg。對兔之毒性更強,大約在10-40mg之間,靜脈注射后肯定致死,最大耐受量為7.5mg。中毒劑量對上述三種動物皆引起興奮,但對蛙可引起抑制。對兔靜脈注射還可降低血糖。對血細(xì)胞數(shù)目無影響。對離體兔腸、子宮有興奮作用,但對豚鼠子宮作用微弱。在麻醉貓、犬身上可抑制心臟,降低血壓。但有人認(rèn)為不會引起降壓。夏臘梅堿對哺乳動物有類似士的寧作用,引起強烈抽搐。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43.79±1.89mg/kg,對大鼠為17.16±0.82mg/kg ,兔的最大耐受量為7.5mg。 2.其他作用: 給兔靜脈注射可降低血糖。對離體兔腸、子宮有興奮作用。 |
藥理學(xué) | 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43.79±1.89mg/kg,對大鼠為17.16±0.82mg/kg。對兔之毒性更強,大約在10-40mg之間,靜脈注射后肯定致死,最大耐受量為7.5mg。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1.配烏梅:生津止渴; 2.配沙參:潤肺止咳 |
藥性 | 辛;甘;微苦性涼;小毒 |
歸經(jīng) | 肺;胃經(jīng) |
功效 | 解毒清熱;理氣開郁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祛暑藥 |
主治 | 暑熱煩渴;頭暈;胸悶脘痞;梅核氣;咽喉腫痛;百日咳;小兒麻疹;燙火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浸油涂或滴耳。 |
用藥禁忌 | 濕邪盛者慎用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久咳:鐵筷子花三錢。泡開水服。(《貴陽民間藥草》)②治湯火傷:蠟梅花(以)茶油浸(涂)。(《嶺南采藥錄》)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綱目》:解暑,生津。 2.《浙江中藥手冊》:治暑溫胸痞煩渴,小兒麻疹,百日咳。 3.《江蘇植藥志》:治心煩口渴,氣郁胃悶。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 1.《救荒本草》:蠟梅花,多生南方,今北土亦有之。其樹枝條頗類李,其葉似桃葉而寬大,紋微粗,開淡黃花。 2.《綱目》:蠟梅,此物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蠟梅,小樹、叢枝、尖葉。種凡三種:以子種出不經(jīng)接者,臘月開小花而香談,名狗蠅梅;經(jīng)接而花疏,開時含口者,名磬口梅;花密而香濃,色深黃如紫擅者,名檀香梅,最佳。結(jié)實如垂鈴,尖長寸余,子在其中,其樹皮浸水磨墨有光采。 3.《植物名實圖考》:蠟梅,《本草綱目》收之。俗傳浸蠟梅花瓶水,飲之能毒人。其實謂之土巴豆,有大毒。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los Chimonanthi Praecoc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
科屬分類 | 蠟梅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